一年级上第四课悯农 (2)

2022-11-12 06: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上第四课悯农 (2)》,欢迎阅读!
年级

《诗文与国学教育》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悯农》教学设计



【诵读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增强自由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3.加强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诵读重点】 多种形式诵读、吟唱法 【诵读难点】

通过诵读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诵读方法】

熟读成诵法、想象入境法、吟唱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教学过程】


一、趣谈米饭,引出诗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我曾经听有的小朋友说,是从树上长出来的,还有小朋友说,是从锅里长出来的。其实呢,米饭是粮食的一种,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春天,农民伯伯把粮食的种子种到田地里,锄草、浇水、施肥,经过春天的萌芽、夏天的成长和秋天的成熟,然后再由农民伯伯收割、加工,才有了我们平时吃的米饭。

在唐朝有这么一位著名诗人将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苦劳动汗流不止的情景作成了一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传唱至今,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二、范读诗文,理解诗题 1.师范读 2.了解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介绍“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3.作者简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呢?(不求深究,只要孩子能找到资料说出一二即可,重在培养其主动搜集学习资料)

三、读悟结合 ,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注意“悯”和“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78518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