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2022-06-28 03:0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亲人,再见,教学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镇西镇中心小学校 叶可青

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记叙了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 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 伟大友谊。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 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难舍难分之 情,表达了中朝两 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 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 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 这些。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 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 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 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 学习时加以渗透呢?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 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 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 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 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


“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学习第一部分,我们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把你感动的情节 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体会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吗?第一部分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 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 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弓I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点统挈全篇,帮助学生辨清文脉,从文章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 和把握内容、把握中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披文以入情”突出 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

“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二、逆向求真,咀嚼情节

本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另辟路径,它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 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宏大场面,而是侧重于志愿军战士追忆朝鲜人民 可歌可泣的事迹。文章为了突出“中朝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 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中心。 在讲读时如果忽略了志愿 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流血牺牲的场面追述,或只是粗略地泛泛讲解, 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对理解中心无益,甚至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鉴 于此认识,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部分后,又追加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 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甘愿为了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挖掘文中蕴藏的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做出的许多可歌 可泣的事迹,来讲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通过 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们了解到在朝鲜这


片沃土上, 不仅洒下了朝鲜人 民的鲜血,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 凝成的。这个题目重在加深对中心的认识上,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 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以读激情,引起共鸣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都是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 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弓I起共鸣。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 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表达了赞 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 厚谊。在有所感悟之后,注意指导学生们读出语气。特别是反问句, 及最后临别时的依依不舍,我们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 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

四、通过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及思想感情 的深刻领悟。在学完第一部分后,我们安排学生同读者一部分,比较 三个人物和事件有哪些相同之处。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了这三个段 落的结构相同;三个人物都是为了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目的相同。 在学生说到三个短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 从而加强了语气,更能出朝 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时,及时地让学生读一读来加深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c6c9b6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