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 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

2022-07-19 19:4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谷雨节气 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欢迎阅读!
谷雨,节气,特点,天气

谷雨节气 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



风沙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的谷雨期间,都出现了强沙尘暴、沙尘暴。其中,19935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黑风,瞬时最大风速达34/(12),能见度陡降为零,风沙形成的沙暴壁高达300-400米,上下有三层结构,每层有一球状尘团滚动,最下层呈现黑色,中上部红黄相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各地的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降到-2-2℃。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至今令人毛骨悚然。大范围的浮尘天气,昏黄的天空,落下的黄尘,让诗人所描绘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暗然失色。春旱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谚语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说,在这两个节气期间,雨水紧缺。谷雨期间,海南岛、川西、广西西部、西北、华北的人们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多风沙、空气干,此时的雨水更是贵如油。越冬作物冬小麦、油菜等进入成熟期需要雨水,春天播下的谷子、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也要有雨水才能根深苗壮,茁壮成长,此时下场透雨,就相当于是在下粮食啊!如果冬季降雪少,容易出现旱象。对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区,


采取节水灌溉、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春旱也是林草火灾的帮凶,林区加强林火监测,防火宣传,可以说是到了紧要的阶段。强对流天气一般来说,48月是一年中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进入5月,在南方的许多地区,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风、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会明显增多。防雷、防雹、防风提上日程。大暴雨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云雨中夹裹着的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性,有的还会伴随着短时间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时的雨量可达300400毫米以上,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时间较长的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谷雨与气候的关系谷雨的涵义是雨生百谷。表明这一节气雨量充足而及时,适宜谷类作物茁壮成长。春秋至西汉时期,黄河中下游一带此时开始播种谷物,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在《易经》和《淮南子》等书中,谷雨已被明确定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逸周书》记有谷雨之日萍始生。更从物候上反映出雨水增多的情形。然而,沧海桑田,气候变迁,如今的黄河流域,已不像当时那样温暖湿润了。谷雨期间,中原地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以及降水强度均有明显增加。豫南和豫西南山区一般达到5060mm,特别是河南最南部的新县,竟达117.9 mm。同上一节气相比,降水日数一般增多12天。其分布情况是:大部分地区4左右,豫西山区和南阳、信阳等地为56天,新县达8天之多。不过,这一时段的降水量虽然从多年平均来看基本上能满足作物播种和


生长的要求,但并非年年如此。19511970年间降水量小于15nlm的年份,洛阳占35%,郑州、开封均占50%。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济南,竟高达55%,有的年份甚至滴雨未降。因此,当地还流传着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谷雨气候适合的农事水稻运肥、施基肥,犁耙冬水周。播种育秧,秧田管理。包谷施肥、整地,播种中包谷,早包谷匀苗,初苗中耕,追肥,防治土蚕。黄豆、杂豆播种(一般同包谷间作)小麦防旱防湿,防治锈病,白粉病、麦蚜,拔除黑穗病株。洋芋中耕,追肥,培土,防治晚疫病。油菜谷雨后开始收获。烤烟整地,施肥,移栽早烟。茶叶清明后开始采春茶。蚕桑 小蚕共催共育,加强春蚕饲养管理。防止林区山火,预防倒春寒和冰雹。结语: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节气本身就有着自己的意义,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关于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谷雨节气,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一些优良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287cb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