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雁”意象拾零

2022-11-11 12: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雁”意象拾零》,欢迎阅读!
拾零,古诗词,意象

古诗词中“雁”意象拾零

每到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时“一”字排开,时交叉成“人”,古人常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等。雁属候鸟,春秋迁徙,因此自然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的诗句。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或渲染气氛,表现环境悲凄;或状写景物,表现高远寥廓;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期盼,或比拟自身,表现孤傲落寞;或触动游子思妇,寄予浓浓乡愁亲情。意象之盛,表意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而迁移,春天北飞,秋日南归。季节更替之时,大雁都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特点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天荒地老永不褪色的亲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疆场征战,物换星移,雁能归家,人几时回?”“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夜深人静,思乡情切,秋雁无情,为何啼断人肠?”“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红叶满天,黄花堆积,雨声淅沥,自然会雁鸣伤怀。同样是思乡,有谁能像张可久那样情感之切切,“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折桂令》;有谁能像陆睿那样愁绪之凝重,“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瑞鹤仙》;又有谁能像赵嘏那样心情之懊恼,“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寒塘》。同样写闺怨,有谁能像李清照那样苦苦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有谁能像李煜笔下的思妇如此空虚惆怅,“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又有谁能像张可久曲中思妇“为伊消得人憔悴”,“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水仙子》。归雁啊,你可知道,多少游子为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多少思妇为你望穿秋水,泣断肝肠,请不要再“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了。二、代指书信、音信在这些诗中,秋雁都无一例





1 2


外地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寄托着诗人真切的思念和美好的期

盼。 雁行有序,自是伟丽壮观,但失群之雁,也会倍显孤单凄惶,因此诗人每每在遭受磨难、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就自然会想起孤雁来。有时是表现自己的孤傲不屈,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诗》。有时是表现自己的孤苦无依,如“人是岭头云,聚散无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赵鼎《浪淘沙》有时是表现自己的落寞迷惘,如“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夕阳楼》;“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陈亮《水龙吟》 四、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 五、壮写景物高远寥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2b925f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