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022-04-12 12:3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随笔: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欢迎阅读!
因材施教,随笔,做到,真正,教学

教学随笔: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孔子曰: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至,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后人把其所言概括因材施教。学生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特征,有待发展的人,正如我们所知,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影响,学生不仅有年龄差异,而且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由此,因材施教则显得极为重要。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上,教师对因材施教的认同是前提,教师应该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一方面。就智力方面而言,常人脑子蕴含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所蕴含的潜能转化为发展的现实,这就对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另一方面,学生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前我们教育是以知识为本,而现在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本质的回归,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树立多远评价标准,人人平等。

所谓教育,教书育人,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人要教心,教心必须知心。教师应该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作为老师,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知识世界的背后有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同时,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角度看,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个性与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情感需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的友好关系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了解到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真正的内心想法。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个人性格,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体验汲取知识的快乐,体验自己的成长,发挥自己的长处,彰显自己的闪光点。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也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与此对应,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统一教学的形式,大胆创新,做到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重视梯度教学策略的使用,做到有针对性,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做到使大多数学生迈大步,程度稍差的学生不落伍。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找出相应的知识要点,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理解相应的基础知识,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反馈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上,数量以及难度也要采用梯度策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分层布置作业。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如今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汲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全面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34b5d83c1ec5da50e270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