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诗歌赏析-赋得池塘生春草

2022-09-15 23: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陶诗歌赏析-赋得池塘生春草》,欢迎阅读!
春草,池塘,赏析,诗歌

陈陶诗歌赏析-赋得池塘生春草

【赋得[1]池塘生春草[2]

谢公[3]遗咏[4]处,池水夹通津[5]。古往人何在,年来[6]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7]今日青青意,空悲[8]行路人[9] 注释:

[1]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

[2]池塘生春草:语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谢公:谢灵运。 [4]遗咏:前人留下的诗歌。 [5]通津:四通八达的津渡。 [6]年来:年岁到来。

[7]此句为倒装写法,应为“波际色宜绿,雨中香异新。”际:边缘,交汇的地方。 [8]悲:哀怜,怜悯。 [9]行路人:诗人自指。 翻译:

当年谢灵运写下名篇《登池上楼》的地方,如今已是水路畅通; 昔日的诗人早已音容不在,只有茂盛的青草在春风中一片葱茏; 水波交接处满目的绿色更加明显,春雨过后一阵清新香气愈发醇浓; 奈何今日这欣欣向荣的青青芳草,却只能悲叹我的境遇,怜悯我的行色匆匆。 鉴赏:

本诗为赋得体,借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即景赋诗。谢诗写的是久病初愈后登楼所见之景,表现对一片生机的喜爱之情。陈陶面对同样的景色,写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写出自己的失意不得志。 诗歌首句紧扣题目,当年谢灵


运吟咏出“池塘生春草”的地方,如今已是四通八达,池塘早已不复存在,今昔对比,便将诗歌的感情基调定在一片悲凉伤感的意绪中。

接下来,诗人以直笔继续表达这一感情,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历史上的人 物早已悄然远逝,唯有这满地的芳草依然顽强地生长,岁岁荣枯,春风吹又生。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产生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穷之感,至此,诗歌的内涵便又上升一个层次。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此二句采用倒装写法,应是“波际色宜绿,雨中香异新。”春季的河面泛着绿波,水波交界处绿色更加深浓,春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这是生活常识,却被作者借来,描绘此时身边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末句诗人笔锋一转,这一片青青春意,却是在怜悯我这个漂泊无依的人,诗人以行路人自旷,孤身在外,居无定所,唯一能怜悯他的,也只有这一片芳草了,一“悲”字,赋予草以感情,一“空”字,此感情却又是徒劳,诗人还是要继续独自行路。

全诗共用了三处对比,当年长满青草的池塘与此时畅通无阻的河道,此为一对比;已殁的昔人与年年绿的春草,此为二对比;蓬勃之景与孤独的诗人,此为三对比。通过三个对比,诗人的一腔孤独落寞,物是人非的感慨,今非昔比的苍凉就这样溢出诗篇,直抵读者内心,使人产生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941e60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