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探微

2022-07-22 03:1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探微》,欢迎阅读!
古诗,探究,自主,开展,教学

古诗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探微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 设疑质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因此,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回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围绕重点和难点引疑、导疑、设疑。

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学生初步理解诗句意思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质疑。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急着提供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接着可因势利导地问:“如果是你,老朋友要和你离别了,你心情会怎样?你会想到什么?”通过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从中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孟浩然依依惜别和无限敬仰之情。 二、创设情境,开拓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如何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完成教育务的关键所在。只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体验学习的创新和快乐,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教师


要将古诗中的思想、精神、情感外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一个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从而化难为易,比较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脉络。

如教《望洞庭》一诗,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①自行预习,理解背景;②创设情境,启发想象;③分组研讨,理解诗意;④朗读点拨,感悟诗情。在 “创设情境”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洞庭湖美景,并配以动听和谐的音乐,让学生入境入情欣赏。教师适时提出:看了刚才的画面,再读读古诗,你想到了什么?进而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天地,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下子广阔起来。在“分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按“画 比→演 议”形式,在伙伴合作中理解诗意。在“朗读点拨”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自然成诵,从中体会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三、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古诗教学,归根到底,要读写结合。古诗教学后,学生往往是趣犹未尽,教师可顺势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动情节,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通过科学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运用、创作诗歌,还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先指导学生在原诗句上改:根据具体语境换上一两个词。如为表达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欣喜之情,可让学生根据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改写成:“正是( )好风景, )时节又逢君”;为表达足球运动员的豪情壮志,可根据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改写成: )百战穿( ,不破( )终不( 。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情境联系生活实践自主仿写。《宿建德江》一诗,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可启发他们进行仿诗练习,写一下春游感受。

总之,古诗教学应走出封闭课堂,不断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园地,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ac0602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