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100字集合6篇范文精选

2022-07-13 13: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0字集合6篇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冬至,范文,作文,集合,精选

冬至的作文100字集合6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妈妈说过了冬至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了。冬天虽然寒冷确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有雪,我喜欢漫天雪花飞舞,我喜欢堆雪人、打雪仗。

俗话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半个脸〞,早晨起床爷爷就切肉,洗韭菜准备饺子馅,经过一番忙碌,爷爷准备好了饺子馅,接下来就轮到奶奶和妈妈擀饺子皮、包饺子了,奶奶和妈妈一个擀皮、一个包,不一会一个个可爱的饺子就诞生了,它们似乎在冲着我笑,让我不忍心吃它们。接下来就是下锅,几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做好了,我尝了一口,真香啊!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快乐的圣诞节作文)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在学校过冬至,搓汤圆、吃汤圆、做游戏,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气氛。

每年中都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冬至是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到了这天,正式开始昼短夜长。每到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天气就会变冷,因此我们总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这个习俗已经持续两千


多年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据说在东汉末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回乡时,看见河边有许多穷苦人,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不少人的耳朵已经冻烂了。于是他带着弟子们,支起了大锅,将羊肉、辣椒等多种祛寒药物倒入锅中,煮熟后捞了出来。再将羊肉剁碎,用面皮包成了耳朵形状,放入锅中。最后取名为“祛寒娇耳汤〞。最后舍给每人了一碗羊肉汤和两个娇耳。人们吃后浑身暖和,耳朵发热。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冻烂过耳朵。

你们知道了吗?给我表达一下吧!

今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饺子,妈妈说今天是冬至,你们知道什么是冬至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那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为治疗在冬季乡邻被冻伤的双耳,创造了“娇耳〞的食物,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每到冬至这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后人又称为“饺子〞。古人相信冬至如年,于是,这天远在家乡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至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你们知道什么是冬至了吗? 你们知道冬至为什么吃饺子了吗?

今天的天气还是阴沉沉的雾霾天气,早上上了围棋课,我下了一盘,赢了。中午,和爸爸的几个表弟一起吃饭,我把他们都叫大大,


其中有一位大大还在上学,已经是博士生了,真厉害。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女朋友。

我们吃的是鲜上鲜的鱼,可大了,像一条大蟒蛇那么大,妈妈说那是黑鱼,鱼刺不是很多。我吃的很快,我吃完后给大家讲故事。我们还吃了饺子,我吃了4个,妈妈说冬至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不冻坏。 我今天好快乐!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没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一起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代表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在这个时候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包汤圆。首先是准备材料:豆沙、面粉,这两种材料;然后把面粉和起来;接着就把豆沙包在面粉里面搓成一个圆圆的;最后就把汤圆一个一个放下锅里去。煮好就可以吃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每个人都在,每个人都有。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哪怕包的很糟糕也是会觉得很甜很甜,那种甜不是指味道很甜而是指甜到心里那种感觉,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一碗又一碗,在不知不觉中锅里只剩汤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1f742ea6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