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2023-01-21 11:02: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治中国》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纪录片,中国,法治

《法治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法治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行进民族复兴的步伐……”恢弘而又大方的开场,“震撼”、“大踏”等词语显示着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在法治道路上的气度和决心。 “法治”即是以法律治理社会,是现代民主社会得以建立和运作的基础和保障。而古观今,与法治相对的“人治”是专制社会的通病之一。从三千多年前去起,中国老百姓就一直盼望着有好皇帝来治理他们,希望着在人治的架构下找到一条出路。然后人治专制社会血淋淋的历史教训都无不说明着一个“没有章法,没有规矩”的社会的不合理性,在人性中的喜怒无常、暴力性格、私欲的冲动等夹杂在统治者身上发生扩大效应;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昭示着一个摇摇欲坠无法平衡的社会。而说到中国的法治历史,总逃不开春秋战国时期以韩非子、商鞅等为首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的法治来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策划的统治术,多的是用利益使人民为统治阶级效力,它的“法”以统治者意志为依托,虽有成效,但缺少真正的法治精神,当权力退散后,没了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就被车裂处死。 而今,在法治地位愈加不可动摇的当下,却越来越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法治”这一问题,原因不外乎在法治约束下的“方圆”社会之中。法治观念必须深入在社会各阶层的人心中,需要普及,不是一部分人要法治,而另外一部分人不要;不是知识分子要,而非知识分子不要,是全民的,是不分事项的。

党的十八大之后,立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法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关门立法”向着“开门立法”的方向转变,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保障了立法的质量,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法治的优越性是无需言明的,但如何更好地诉诸群众、广而告之确是当下改思考的问题。

奉法为基,执法为依,“法治中国”的声音背后是老百姓为当下与未来更好的希望与期盼。如何治国,应以“法”来定方圆,再孰论短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33ae90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