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共3页文档

2023-01-29 16: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共3页文档》,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整体性,语文教学,引入,探索

《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剖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有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确,阅读名著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与精神成长,都大有益处,而《三国演义》应是初中生名著阅读首选篇目。首先,《三国演义》是初中语文教学选文范例。《三国演义》语言精练畅达,文言色彩较浓,但相对浅显;《三国演义》中故事叙述、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对初中语文教学尤其对小说教学有一定示范作用;《三国演义》还开创了诗歌介入章回小说先河,其诗歌大多采用大胆想象与奇崛夸张,有很高艺术价值,可以丰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内容。其次,《三国演义》是传承与发展三国文化有效载体。《三国演义》蕴含三国信义、建功立业等精神能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对有极大可塑性初中生有着不可忽视思想导向作用。但是,当前初中生阅读《三国演义》状况不甚乐观。一方面,许多学生阅读时间本来就少,阅读也往往以武侠小说、娱乐杂志等为主,他们业余时间常被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娱乐电视等占据。即使偶有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也往往以欣赏故事情节为主,很难迁移到语言文字学习,更不能体会作品深刻内涵。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对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重要性认识不够,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指导无方、措施不力,无法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导致事倍功半;或者干脆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简化本,直接导致对《三国演义》“阉割”,《三国演义》阅读也就成了“水上漂”。 鉴于《三国演义》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初中生阅读时间偏少、教师指导不尽人意现状,我们以《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重构名著,高效利用。

一、引入之准备:构建校本课程

所谓《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指在对《三国演义》原著内容、结构、主题与风格等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基础上,从指导初中生阅读需要出发,整体重构《三国演义》本内容,形成便于教师教学、学生阅读校本教材,构建可操作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初中语文课程一部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相应教学措施。因此,构建有效载体――《三国演义》校本课程,《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基础。 (一)教材框架设计

在编写《三国演义》校本教材(即《三国作品选编》)时,我们按以下框架设计: 1.确定单元数目,加注单元标题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六个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人物群像核心,与他们相关成语、故事、谚语、诗文与初中语文课文关系尤其密切。因此,我们就以这六个三国英雄人物为中心,分别组成六个单元,并加注了每个单元标题。 2.编写单元提示语与主要人物评语

单元提示语主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人物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政治、军事文化或文学史上地位。主要人物评语主要对各单元中心人物而言,我们统一引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评语进行简要评价。因为陈寿对于史料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3.选编篇目,注析诗文

这一栏目主要选编与人物相关诗歌、成语、故事、歇后语、谜语、文章等。同时,对深奥难解诗文进行恰当注析。 4.设计思考与实践题

这一栏目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5.设立人物欣赏栏目

围绕单元主要人物,设立“请欣赏”栏目,选择一些鉴赏性、评价性文章或观点有争议文章,刷新原先观点与思维方式,旨在换一个角度评价人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1


(二)教材选文原则

在选择《三国演义》校本教材作品时,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典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围绕三国主要人物精心选择有着深刻思想内涵与巨大艺术魅力作品。同时,考虑到初中生阅读水平与审美观,选文时力求通俗易懂。 2.小说与史实相结合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还注意了小说与史实结合与互补,让两者相得益彰,初步体会史家笔法与小说家笔法差异。 3.兼顾体裁与题材多样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需要多方面精神营养,所以,教材除选择诗歌、小说、散文外,还选了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广泛涉猎。 (三)教学安排

由于《三国演义》是用浅易文言文写成,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初中各年级“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每周1节),把“《三国演义》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考虑到初一学生文言文刚入门,初三学生复习迎考任务重,因此把课程安排在初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教学时间为每周1课时,共20课时(不含学生课外自读时间)。具体教学内容、类型、课时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通过讲三国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并进行成果展览或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作品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提高阅读效果。 二、引入之过程:实施分类教学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时间,按照重点突破、兼顾全体原则,避免平均用力,把校本教材《三国作品选编》内容分成四种类型(“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课外自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教学。这样,既有“面”上单元导读又有“点”上比较教学,既有课内教学又有课外自读,既有阅读课又有活动课,从而促使《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学得以具体而有效落实。 (一)单元导读

从“面”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内容进行导读,使学生对各单元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有一个总体了解与把握,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积极性。 1.教学模式 我们以“导引―点评―延伸”模式作为单元导读课基本教学模式。所谓“导引”,就是从背景介绍、内容梳理、方法点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点评”,就是师生对该单元主要人物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延伸”,就是进一步剖析该单元主要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社会影响与价值,用现代理念观照该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对人生意义。 2.教学方法

1)设疑诱导。在“单元导读”中,利用紧张三国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迫切阅读校本教材好奇心。2)总结导读。没有总结性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状态中。因此我们要求把各单元经典诗文具体剖析上升到规律性认识。3)趣味问答。在“单元导读”前,我们事先汇编三国趣味竞赛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三国知识并形成一个个知识链,并在单元导读课上进行必答、抢答活动,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娱乐性。 (二)比较教学

从“点”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具体篇目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精读校本教材,旨在“点”上突破对三国作品重点、难点理解,进而达到“以点带面”教学效果。“比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1.相关内容烘托

为在教学中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可以引用相关三国诗歌、成语、故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486e25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