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乃”讲解

2024-01-28 23: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汉语虚词“乃”讲解》,欢迎阅读!
虚词,汉语,讲解

古汉语虚词“乃”讲解

1.

""做副词时,主要用法有三种。

1)表示时间顺序时,可译作"""于是"""等。例如∶

始浮,行数十里乃没。(《西门豹治邺》)——开始漂浮着,漂流几十里后就沉没了。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悉令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使所有老弱兵士背草填路,骑兵才得过去。

2表示意外时,可译作"""居然";表示范围时,可译作""""等。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潜《桃花源记》)——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表示意外。)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到东城,仅剩二十八个骑兵。(乃∶表示范围。)

3)用于判断句中,表示判断,译作"就是""原是""竟是"等。例如∶ 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应当立为皇帝的原本是公子扶苏。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史记·谁阴侯列传》)——等到任命大将,竟然是韩信。

2.

""可做第二人称代词,译作""。例如∶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你可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

2)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诗》)——祭祖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be3056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