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唐诗的好图书——《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

2022-09-21 04: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味唐诗的好图书——《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欢迎阅读!
唐诗,前明,品味,月光,笔记

品味唐诗的好图书——《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应该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唐诗,更是意味深长,值得品味的一首唐诗。有多少人在咿呀学语之时就已经开始背诵这首诗了,它是唐诗的代表作。一种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情感和淡淡的思念,在没有紧张和冲突的月夜中悄然而至,在一刹那间,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的。没有任何形式的造作,没有主体过分的伤感,更不需要知识和文史方面的工具,如夜晚洒在床前的一片如霜月光,自然的感动和情愫在“间不容声”的直观中展现出来。这就是唐诗,就是唐诗的精神所在。无论于事、于理、于情都特别流畅,总是充满了一种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音乐感。它可以思想直白、情感朴素和形式单纯三语概之,是“人淡如菊”的古典人格和月光如霜的素朴诗境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

《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这本书的作者们正是把握住了这种朴素、直白、意味深长的唐诗精神,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将古诗、古韵、古境完美结合在一起,一幅幅如月光般的美丽意境也在读者的阅读中逐渐展现,致渐渐清晰起来。每一篇阅读笔记在介绍诗人的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描写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解读出诗歌的优美之处;解读出诗歌蕴涵下的古人生活状况;解读出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体验;有的通过一首唐诗,贯通古今,解读由此所产生的诗歌意象。比如,书中第一篇阅读笔记《七夕意象——还愁重空明日床》:通过对诗人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的阅读,作者注意到,诗中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描述是历代诗句中反复出现的经典意境,七夕意境是美妙的,也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由此入手,考证了七夕风俗,通过历史语境的解读,进而描绘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下男耕女织生活的真实生存状态——古代诗句及戏剧中所推崇的“你耕田来我织布”的日常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走向解体。而最终受害者则是“织女”——还愁重空明日床。农业文明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意境和真


实情景在作者的个性阅读下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读者也从中了解到了七夕知识,了解了古代的徭役、兵役和科举。

这本书的主编说,读了这本书的朋友们,只要能对中国诗歌的古典美有所领悟和体验,我想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我之所以选择推荐这本书,也同样有着我自己的目的或理由。

理由之一,本书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好途径。本书选择的唐诗内容比较广泛,唐代有名的诗人多有涉及,比如,李白、杜甫、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也被选入,比如张籍的《采莲曲》,是描写江南的代表之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被后人特别推崇的诗歌,读之,如身在画境之中,优美愉悦。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扩大他们的诗歌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本书的作者大多是名家,或者是学者,其文字功底深厚,文笔优美,可读性很强,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理由之二,本书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好书籍。如今,满世界都充斥着浮躁,人们都生活在快餐文化的语境中,优美的语言不再值得人们花时间去品味,优美的意境更是没有多少人去构建。享受、享受、再享受成了人们的唯一追求。这种风气也深深影响着中学生,久而久之,快餐语境与水泥钢筋森林对中学生的想象力的构建是致命的威胁,他们的想象力日益贫乏,甚至无法描绘他们心中美好的自然景色。本书正是通过对唐诗的个性解读,给我们构建出一幅幅优美的意境,绘制出一幅幅古人日常生活画面,古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与体验也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融那个时代精神的智慧,学生可以通过此书,通过作者构建出的一幅幅优美意境,不仅了解古代生活,解古代的自然,更可以通过此丰富阅历,解读人生,体验自然之美,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写作抒情文章,更是大有益处。

理由之三,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前提,是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的内驱力。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资源。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境遇的悬殊,中学生对古代诗词容易产生“隔膜”。本书将唐诗与解读唐诗笔记有机地结合起


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唐诗笔记了解唐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唐诗所要讲述的历史背景,进而可以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

本书由济南出版社2005年出版,刘士林主编。本书主编是一位爱好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在他著作中,始终透露着一种对古典之美的眷恋,更透露着对当今现况的忧愁。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位为中国文化复兴孜孜不倦的努力者。人们说,读诗有智慧,所以,希望读此书的学生能从中感悟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f89c8d852458fb770b56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