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2022-07-28 10: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文章副标题 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写成于 1937 7 月,于 1951 年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所有的著 述中毛泽东更为看重自己的两篇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 践论》,并认为《矛盾论》不如《实践论》那篇文章好。 《实 践论》是讲认识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 向什么地方去。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 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 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 题为实践, 但其论述的过程始终不离开认识。 文章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表达实 践、解释实践。

文章介绍了认识的发展历程,即认识怎样从实践中产 生,而又回到实践。 首先, 认识来源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 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受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 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 的继续, 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 离不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

而认识的目的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它来源于实践,并要 回归于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 还有更重要的过程,


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 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发 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如此我们可以得出辩证唯物 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 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教给我们对待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急不燥、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 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的区别联系、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 的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 也离不开实践。

实践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时光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一 样的时期和地点则要求我们进行不一样的实践。在整篇《实 践论》中,也能够看到很多贴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 用那些实践说服人们,我们也明白,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所以在不一样的时期、地点,进行不一样的实践,需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论》在学习上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以旁观者的

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知行一致,需实践先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2902d9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