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2-05-27 08:15: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黑河市,黑龙江省,期中,试卷,高三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上学语文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1题;共6)

1. 6分) (2019高二下·潮州期末) 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 16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二、 现代文阅读 (3题;共17)

2. 6分) (2018·钦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华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实际上是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从文献和出土文物看,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基于农耕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文化,当然要比狩猎采集时代的文化发达,也更为精细,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再加上农业社会有超过日常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社会分工也更为细密合理,因而在当时经常发生的部落或部族战争中容易获胜。这样,中原文化靠着文和武两种手段慢慢地向外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随时吸取当地部落部族的文化,边扩散边演变壮大。如果我们放眼历史,中华文化的这一趋势至今也未中止,以后也不会终结。

商周活动的地域在今河南、陕西一带,这里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同时自然灾害频仍,接近北边和西边的游牧部落。中华文化的根基大致就是由这一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刺激而形成的。农业生产需要社会的稳定和氏族、家族与家庭的延续。农业的耕种和收获是以年计算的,只有稳定,才能春种秋收,才能不断提高耕作技术、提高产量,生活也才能逐渐富裕起来;只有延续,土地、工具的占有才能长久,技术的传承和提高才有保障。要稳定,就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要延续,就要重视血缘的纯正,要分清正支与旁支,要保持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既然时时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和外来兵灾,就要与水旱风雹、虫兽疾疫搏斗,要和入侵劫掠者拼杀,灾后还要艰苦奋斗以恢复家园。在应对种种自然界和人的挑战过程中,不但磨炼了人们自强自立的意志和能力,同时也使得对自然界的观察越来越细密,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学、医学等都有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因而高度发达。这样,中华文化就种下了吃苦耐劳、聪明睿智、自立自强、知难而进、崇和反战、宽容豁达、重视伦理、忠孝仁义等基因。

中华文化形成之后,表层、中层和底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这是中华文化历久不衰的内在原因。任



2 16


何文化,表层是最易发生变化的。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物质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一经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就要跟着变化。中层变化的速度仅次于表层,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的加深,礼仪、风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等也必须相应地演变。表层与中层文化的每一次演变,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惟有底层文化,经过了数以千年计的表层和中层的反作用而不断地“修订”、加强,已经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中,极难改变。但是,既然表层和中层对于底层有着反作用,那么表层和中层变得久了,也就要动摇底层文化。

(选自许嘉璐《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原文化基于农耕生活产生,远远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渊源。 B . 商周活动的地域特点磨炼了人们的意志和能力,形成了中华文化复杂的基因特点。 C . 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对外输出,同时还吸取各种不同文化,最终演变壮大。 D . 随着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逐步加深,中华文化必将发生根本改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认为中华文化根源于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这是全文立论分析的前提。 B . 对商周文化产生所受的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影响,文章从稳定和延续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C . 文章先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渊源,接着从地域特点分析了其特征,最后表明其稳定性。 D . 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提出了独到见解,很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不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农业发展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中华文化未必起源于此。 B . 如果表层和中层不断发生演变,底层文化也会动摇,可见表层和中层对底层有反作用。 C . 中华文化重视伦理,提倡忠孝仁义,可见其强调血缘纯正和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 D . 如果一个地区社会稳定,氏族、家族与家庭延续正常,那么文化就会得到飞速发展。 3. 9分) (2020高二上·六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 1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83ab07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