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2023-01-13 18:2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信仰与当代大学生》,欢迎阅读!
信仰,当代,大学生



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一、信仰的概念: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大学生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大学生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大学生们心里根生蒂固.

(配合情景表演) 三、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

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2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3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

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4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

沟通,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5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

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四、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的措施:

形势发展越迅速,每个单位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就更需要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强化外部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但强化外部控制意味着增大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则容易导致心理对抗,反而使社会控制能力降低。面对当前大学生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关键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一)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各种报刊杂志甚至于电视电影都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现象,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 发展 ,与时俱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 现代 教育手段,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引导结合起来。理想信念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改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要靠思想教育,还要靠心理引导.总之,要循循善诱地搞好疏,入情入理地进行教育,耐心细致地帮助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用 科学 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c73941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