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22-04-21 00:0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年级

1.忆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演奏着。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忆读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1.默读注释,了解文学常识。(学生先默读注释,划记重点,然后让学生谈谈对以下作家作品的了解,再后教师适当补充。)

1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和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等。

2《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周瑜等人。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全书真实地写出了宋朝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书中塑造了宋江、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108个英雄好汉。 《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这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叙述了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神来


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2)对照注释、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检查交流,重点注意以下生字词:

悬念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消遣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津津有味

4学生质疑:同学们还有哪些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学生举手提问,师生交流。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课文。学习小组内互相读、听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朗读,尽量做到生动。同时思考、讨论以下两道题:

A、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冰心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B、梳理文章结构。(如何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说说各段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段) 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体现“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这些事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文中圈划出表现顺序的词语。 明确:A.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期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作了比较。

B.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

C.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期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D.回忆了少年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并提及《精忠说岳》未能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E.回忆了自己11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 F.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时间顺序。


4.课堂小结

课文生动回忆了作者幼时、少年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达标检测 1文学常识

1)《忆读书》的作者是 ,现代著

,原

2)连线

《三国演义》 蒲松龄 清代 《水浒传 罗贯中 清代 《西游记》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红楼梦》 吴承恩 元末明初 《聊斋志异》 曹雪芹 明代 2.根据释义写词语

1)好像失去了什么。 2)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3)没有一点趣味。 4)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5)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3.《忆读书》一文中最能概括冰心八十多年读书生涯切身体会的一句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ebf3c9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