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文档

2022-12-18 11: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文档》,欢迎阅读!
设计文档,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准确书写、使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理解王安石的生平.

2.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概位置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以前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但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能够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9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

10.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1.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2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3、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体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5.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7.这个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923c2a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