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过程

2022-11-27 00: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过程》,欢迎阅读!
古诗词,教学设计,过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八小:杨立芳



课题名称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语文

1课时(40分钟)

年级

四年级

古诗词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入情入境的理解每一句,让学生在头脑里浮现出全诗大意的整体画面!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2. 受到美的熏陶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注解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文意思 2.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重在诵读中的感悟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 2.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资源

图片

《古诗词三首》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教学活动1

1、出示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第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教学活动2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 ti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2)

教学活动3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独”坐是“谁”独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4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a4a5a8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