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1)

2022-12-08 22: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概论(1)》,欢迎阅读!
概论,文学



选择 名词解释 解答(一部分)

文艺学的三分之:文学理论、文学批判、文学史(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和沃伦提出)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爱布拉姆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四要素) 文学理论五大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受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六大基石艺术活动论、艺术交往论、艺术生产论、艺术反映论、美学

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民文学

文学理论七大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文学化学

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性 文学活动发展人物观点(选择)

1. 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如《乐记》 2. 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如刘勰《文心雕龙》

3. 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4. 文学内部探求文学意义,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如加拿大弗莱,按照时

代分为喜剧、传奇、悲剧、讽刺。

5. 文学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如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 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

和情感等特征

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无功利与功利(目的) 形象与理性(方式) 情感与认识(态度) 文学话语的5要素指一定说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说话

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主客体表现的2个特征:体验的心理特征和感性直观的思维特征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3个基本环节: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形的方法很多,像扩大和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等。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

“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话语蕴藉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语意义状况,表明文学序作为社会话

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产可能性。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

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

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

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猪蹄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

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

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

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

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又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②A、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因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

B、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但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主体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

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a7eee5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