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2022-03-31 06: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二首》》,欢迎阅读!
二首,诗经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感受古代民歌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认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反复咏唱的章法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雅》分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课前预习】

1.注意以下加粗字词的读音。

睢鸠 窈窕 莱( 寤寐 之( 蒹葭 人(

溯洄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大意。

【课堂探究】

3.自由诵读《关雎》,概括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4.《关雎》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蒹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文所呈现的画面,感受其意境之美。

6.《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这样写有何妙处 7.比较阅读:两首诗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堂反馈】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3.(1.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分,每个要点1分)

2.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3分,每个要点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02313e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