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素材

2022-04-13 14:2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素材》,欢迎阅读!
研究性,课题,素材,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题素材

——“韩寒现象”给中国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

韩寒现象: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中学生韩寒,各门功课很差,语文考试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级两次。但他擅长写作,思维活跃,言

词优美,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等奖,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一面世便成为畅销书。因此有人建议大学破格录取他,使他有机会深造。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他基础太差,不符合大学录取的条件。论韩寒现象对传统教育的冲突

作为高中生这个独特的团体,自我意识随外界波动而受影响。韩寒以超出他他年龄的老练和辛辣,对现实的传统方式进行批判。

在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的今天,他的这种批判也许会对中学生的社会观和教育观造成一定的冲击力。然而,着并不代表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的态度是正确的。他可以作为我们成长中自然存在的批判思想的代言人,他的文章一针见血,直接揭示中学生内心深处对时代,社会的漠视和不满,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传统文学教育的不满。

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的高一学生,他以出众的写作业绩和同样出格的数理化偏废,被标榜为“偏才”,成为教育界、文化界争论的一个热点。今年湖北省的一篇高考作文,就以《为韩寒让一条道》为题,为韩寒要求进入大学的特权,这篇作文得了满分。

因期末考试7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的“高才留学生“韩寒,其第一篇小说《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为热心的学生读者抢购的书,首印3,3天告磬,20天内加印了4次共10万册,据说仍供应不求。近日,其随笔《零下一度》又出版,成为热心的学生读者抢购的书。不少人为韩寒惊讶叫好,但椰油人认为韩寒是个“问题少年”,很多人在为韩寒的处境和未来担忧,也有很多人就此探讨起教育问题来。总之,韩寒已成为一个不能不关注的文化现象。

韩寒的自白里写道:1995年,初中,不快乐地混日子,发表文章„„1999年,把过瘾就死,于《新民晚报》上抨击教育制度„„2000年,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有人说我无知,那些没有文化只有文凭的庸人。„„——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太多规矩。”韩寒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所谓教科书就是过了9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受用一辈子的书。现在的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来说,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至于英语,我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6英语,连筷子、叉子、盐和厕所、草纸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人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 ? 一些废话来寒暄。韩寒以自己的《三重门》非常自傲,并自此希望能让语教育界和中国教育部门好好地反思、用心地反思。其口气之大,令人咋舌。

有不少的青少年对韩寒的文章表示赞赏,认为他所写的文章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学生的心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韩寒之所以成名,靠的只是他的炒作。

社会上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对韩寒目前这种状况表示担忧,怕会把其他孩子影响坏。应试教育是中国历来选拔人才的传统说法,偏才总是很难得到理解和接受。一些人认为,韩寒把宝都押在写作上,万一在这条道路上不是很成功,其他选择他就很难进行了。而且就是写文章,韩寒的选择也太年轻,写文章必须要有生活和知识的句类,人生应该接受各方面的新年连,过早诞生的天才可能夭折得也早,何况他其实只比别的孩子多了写叛逆,多看了点书,也为自己的不足多做了岩石而已,这并不能证明他以后能成得了大家。有些人倒是欣赏韩寒的“偏性“,甚至宁可自己的孩子也是个偏才,因为人如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他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何况现在成才的路很多,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教育体制上分析了“韩寒”现象,认为这是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统一标准与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学校教育与工业生产最大的区别应在于因材施教,而不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进行的大规模、相同标准的培养。

究竟应当提倡“全面发展”还是鼓励“个性发展”,早在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就曾两次展开过讨论。学校教育中的确存在将“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的问题,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批评学习苏联过程中照搬苏联经验的问题时,也提出对“全面发展”的口号要研究,建议提“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相结合”80年代的讨论集中在学理层面,认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非纯粹教育理论,“和谐发展”的提法更为可取。因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好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但由于过于高远而不易操作。

一个相反的实例是,在体育和艺术领域,“单项突出”“片面发展”这样的标准是被接受和承认的。我国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比其他学科的教育更有成效,这也是一个重要实证。

从社会现象来看,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闻抄作行为,是现代人浮躁、望子成龙、不择手段的一种虚脱现象。孩子出书已成为书界的“奇观”,甚至被不少追名逐利的人当做孩子的登龙术。这也许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压力。

以韩寒为首,一批80年代出生的人杀入文坛,他们自称自己在捣乱,令不少文坛中人或者达碟眼镜,或者忧心忡忡。最好笑的是,本来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还没让文坛清净下来,还在为谁能代表、谁不能代表70年代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80年代的晚晚生代已经杀将到了。有人解释为什么叫他们“晚晚生代”,因为70年代被不少人约定俗称的称为“晚生代”,那他们只好叫“晚晚生代”了。

这些晚晚生代,有7位因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获奖而被免试上大学而一夜之间名播全国,他们中不少人正在写大部头作品,有的已经在联系


出版社。还有一路来自网络。如1981出生的顾湘,以“紫霞”的名字在网上发布小说《安全出口》《点击1999》也以出版。赵亮晨,网名是pupl出了第一本书《标题待定》。陈幻,1981年生,网名“水晶珠链”,拿过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奖。沈阳15岁的张天天以一部“再版6次销售一空”《真心英雄》引人关注。年初山东11岁的龙龙写了10万字的童话被某报连载,前两天河北又来了一个12岁的陈霁 ,从10岁起用电脑进行写作,两年来已创作短篇童话十几篇,达十几万字。

但也有不少人对韩寒这批作者并不看好。中国社科院所博士白墨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韩寒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但仅此而已。这些文章的共同缺陷是:思想贫窄,语言常有故作高深的痕迹。对于这些晚晚生代,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以平实真切为要,而不是追赶时尚,模仿大而无当的标新立异。北大社会学系博士陈石认为,韩寒写作方法也不出中学生记叙文的范式。仅仅是中学生记叙文平铺直叙的反映,语言也很直白。他自诩的所谓“针砭时弊”并未达到,没有说出比我们在小报上看到的更多的东西。韩寒不仅模范时尚,也模仿传统。许多论者看到他的聪明过人、少年老到,实际这都来自于他的模仿才能。韩寒和他的推崇者都以他为新锐先锋人格来说话,但我感到韩寒是一个非常错位的人。一方面他秉承传统文人(如果说他对传统有所借助的话)怀才不遇后的自视过高这样一中心态,另一方面他拒绝现代社会对他任何可能的限制,但又需要现代社会对他个人做无限张扬的肯定。

许多网友发表意见说,这是社会太寂寞的缘故商业利益驱使“韩寒现象”的出现,促使晚晚生代的学生们都拼命想在拥挤的文坛站住一脚。但这种商业行为很可能会毁了这些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加狂妄,使那些本来就十分幼稚的想法、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的叛逆走向极端。这就很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这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功利性的一面。对韩寒问题我们不应被舆论、被抄作性的现象误导。当前由于片面地赞扬所谓创新、个性,使整个社会文化越来越浮躁怂恿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在泡沫中舞蹈,这是危险的。

通过对“韩寒现象”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既不能忽视“韩寒现象”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力,一一否决新式文学,也不能对传统教育模式带着肯定的态度。毕竟,传统教育在新潮流下会显现出本身的弱势,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化的发展进程。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正视韩寒现象带来的利与弊,应该树立我们正确的价值与世界观,不盲目的崇拜某个人物。应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也是我们小组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目的。 研究性学习评语:

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选题能够体现作者学习实际,内容新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最后能够较好地总结,从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这种现象,提出其利与弊,可以说对整个汇报过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在后续学

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韩寒现象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突”的调查



5题:您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多少年内会进行... [单选题]

1题:您了解韩寒吗?



选项

非常了解

一般,偶尔也读读他的作品 没听过



小计

8 32 5 4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题:您了解郭敬明吗? [单选题]



6题:您爱你的学校吗? [单选题]

选项

非常了解

一般,偶尔也读读他的作品 没听过



小计

8 32 5 4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题:您读过韩寒的哪些作品? [多选题]



比例



17.78%

选项

71.11%



11.11%

不爱

15 16 4

33.33% 35.56% 8.89%

10

22.22%



小计



比例



比例 17.78% 71.11% 11.11%

选项

10 30 50 说不准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4 11 8 22 45



比例 8.89% 24.44% 17.78% 48.89%









不好说 不敢说


选项

《三重门》 《零下一度》 《像少年啦飞驰》 《毒》 《通稿2003 《长安乱》

《就这么漂来漂去》 《一座城池》 《光荣日》 《杂的文》 《他的国》

《可爱的洪水猛兽》 《独唱团》 只是一些短篇文章

小计31 20 17 13 8 23 4 22 17 12 18 10 14 9 3 45

比例 68.89% 44.44% 37.78% 28.89% 17.78% 51.11% 8.89% 48.89% 37.78% 26.67% 40% 22.22% 31.11% 20% 6.6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4题:您觉得现在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多选题]

选项

死板,填鸭式 缺乏创新力 不注重道德教育 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分数高于一切 国情所迫,无奈 不好说 暂无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35 39 29 36 42 20 3 0 45





比例 77.78% 86.67% 64.44% 80% 93.33% 44.44% 6.67% 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148d84e53a580216fcfe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