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杜甫

2022-04-24 15: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为什么喜欢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为什么,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杜甫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以唐诗为盛。唐代的诗坛更是人才辈出,“诗仙”“诗圣”“诗佛”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想,对于杜甫,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因为杜甫见证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体现老百姓的疾苦的,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被称作“诗史”。而就是他对老百姓的同情,他的忧国忧民使我喜欢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面对苦难的处境,杜甫不止于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其苦。并且表达出宁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怀。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境界,激励和感染了我,他的推己及人,他的高尚情怀,使人为之动容啊。

然而杜甫的仁爱精神绝不仅限于此,甚至是一些与己无关但和自己有同样命运和遭遇的人,杜甫也是本着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处理与偶然相逢的人们的关系的。晚年,他逃避战乱、漂泊湖湘,深感“乱世少恩惠”(《宿凿石浦》;然而,杜甫仍然是:“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解忧》,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苦难而减少对他人的同情。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忘“爱人”之心,并付诸实践,这是很难的。读杜诗会感到最难得的是,杜甫时时刻刻关注着弱者的不幸,并用他宽广的心胸去温暖这冰冷的世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与他生活的时代和自身曲折的经历,以及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杜甫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变时期,他在困居长安的十年中,由于失意和贫困,以深深感受到唐王朝的腐朽及其危机,并在不少诗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乱之后,由于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写下了不少反映当时


现实的诗篇,无不流露出其忧国忧民的思想。

这就是我喜欢杜甫的原因之一,喜欢杜甫的原因之二是他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他的这些诗无不反映他的那种思想。

杜甫的忧国忧民,推己及人,那种宽广胸襟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2f238f680203d8ce2f24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