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最新(完美版)

2022-05-02 09:3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梅最新(完美版)》,欢迎阅读!
完美,最新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情结



在国人看来,梅花开有五瓣,那是象征着“幸福、快乐、顺利、长寿、和平”,谓之“五福”。而历史上有诸多名家、文豪都在追捧赞美这种植物,就不难想象梅花在四君子中的首席地位,可谓当之无愧。

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也是南京、武汉、无锡、梅州等地的市花。梅花花语为“坚强、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此外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千百年来,梅花精神被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成了国人比德、畅神的对象。梅花文化浸淫着国人的精神,陶冶着国人的情操。






赏梅

岁末寒冬,探梅赏梅成为雅事。有时梅花晚开,古人便携带卧具,梅下坐候;有时宾客可以烹茶煮酒,邀月同赏。如今,每到春节前后,江南江北都有赏梅寻春的习俗。传统赏梅的佳地有西湖的灵峰、无锡的梅园、苏州的香雪海、武汉的磨山、南京的梅花山和韶关的梅岭等。配合赏花,江南的许多城市每年都举办梅花节。 咏梅

自古以来,有关咏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代的陆凯在荆州时,曾托邮差转寄一支早春的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上了这首五言绝句,从此“折梅寄友”成为佳话。脍炙人口的《梅花》诗是王安石咏梅的传世杰作;欧阳修的“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既赞美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又写出了梅花如仙随玉的形貌。深蕴梅花情结的陆游,一生梅诗百首以上,其绝句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通过梅花表现自己怀才不遇却百折不回的节操,为历代人反复吟咏。 画梅

诗词歌赋之外,梅花的绘画几成国粹。近代画家吴昌硕曾说自己“家传一本宋朝梅”指的是宋伯仁的《梅花谱》宋伯仁为画梅花,广植梅树,早晚细观,低昂、俯仰、远视、近观,从盛到衰,万千形


态一一描绘,后精选百图,并配诗百首。由于画得“喜神”,后人谓之《梅花喜神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关梅花的佳作难以记数。当今画坛,画梅各派更是异彩纷呈,蔚成大观。另外,梅花还可以同其他许多事物组成图案,如“喜鹊登梅”、“竹梅双喜”等,预示着喜庆与吉祥。 评梅

自苏轼“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后,古人将“松竹梅”列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清雅、高洁、坚毅的梅花不但深得古人的推崇,也博得无数仁人志士的喜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针对陆游的同题词“反其意而用之”,既歌颂“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傲然铁骨,又赞美了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品格;梅花还和中国革命有着联系。周总理曾住过梅园新村;陈毅曾作《梅岭三章》;江姐曾高唱《红梅赞》。 几千年来,梅花这种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梅花在中国传统文中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老的梅花见证着华夏民族的诞生、兴旺与繁荣。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食梅、植梅、用梅,进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品而人品,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而又独具一格的梅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f43a1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