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3-03-12 11: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辨析,模拟试卷,教育学,解析,考研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越来越充分地受到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教育平等首先指教育机会的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还包括教育自上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等。综上所述,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方面,认为教育民主化就教育机会均等是不对的。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



2 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

正确答案:正确。(1)教育尊重人的天性,也就是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天性即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以及不平衡性,这些特点对教育的发展都有制约性,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顺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应有所不同;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顺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



3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又是有区别的。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德育过程以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



4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正确答案:正确。《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总之,《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了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十分全面、严整的教育专著,值得我们不断研习。 涉及知识点:中国教育



5 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很长,很早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

正确答案: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却未曾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唐代虽有礼部和国子监之设,但礼部并非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机构,国子监也非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宋代虽在地方设有提举学事司,但也

是仅具行政管理之雏形。真正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清末建立起来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



6 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

正确答案: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在他的领导主持下,教育部制定了资产阶级教育方针、颁布壬子学制和课程标准,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对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



7 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正确答案:错误。 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知识模块:中外教育



8 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化过程。

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提出图式的概念作为认知发展的结果。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儿童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即皮亚杰所说的“遗传性图式”;它只有少量的几种,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等,正是依靠这种“遗传性图式”,婴儿作出了最初的反应,开始了构造图式的漫长历程。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乇体和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具体来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




或建构新的图式。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向外逐渐展开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固有的先天图式,这些图式经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强大,此,他强调智慧发展由内向外的过程。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与教育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能解释“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正确答案:(1)这个观点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是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家境贫寒,则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则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3)因此,“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如果按照该理论来解释,则是只有在温饱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人的尊严。但这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能解释为什么人能为了尊严而克制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的尊严,自我实现等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的一部分现象。 及知识点:学习动机



10 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

正确答案:错误。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不仅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还包括以下几点:①适当的气氛:松弛、甚至玩乐的环境能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使他们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接受,因此建立适当的气氛是重要的一步;②分析:分析和列出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要素,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思维技能: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如,考虑不平常的想法,做计划,列出所有可能性,综合许多事实,在头脑中理清问题等;④反馈: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实践,并给实践提供反馈。不仅要对解答的正确性给予反馈,而且要对解答的过程提供反馈。 涉及知识点: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08bd0f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