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文的简洁美

2022-05-07 17: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国古诗文的简洁美》,欢迎阅读!
洁美,古诗文,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古诗文的简 洁美

作者:高伟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第11

汉语是比较简洁的语言。常见英汉对照书籍,一满页英文译成中文只有半页。旅游景点的介绍牌上,同样内容,英文总比中文要多几行。这些译文多为现代汉语,若用古汉语则更简短。中国古诗文中,有很多简洁优美的句子。如《战国策·燕策三》中的图穷匕首见,一字替代图展到尽头了,不仅省了几个字,还大幅提升了句子的美感;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仅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十字而已;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几个字就将洞庭湖的浩瀚宏伟尽现眼底;清代学者严复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何其简洁精辟。 古代文学家妙笔至简的典例

任何一条溪流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都不是直线。从上游远望溪流,弯曲前行,若溪流穿入树林或拐入小山包后便隐而不见。当溪流绕出树林或山包又复现眼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将此情景状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多么简洁形象!

江河湖泊的石质岸壁上,我们经常看到有缝隙和洞穴。风吹水成浪,浪高于洞穴内的水平面,于是水进入洞穴,洞穴内的空气被挤出。浪退则洞穴内的水平面高于洞外,水从洞穴流出,空气补入洞中水流出腾出的空位。”——这是我们用现代汉语描述浪的进退造成水和空气不时出入洞穴的情景,至少要用数十个字。但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石钟山记》里只用与风水相吞吐六字写就,简洁且拟人,太优美了!

清代学者高鹗在《荷叶杯》中将他极度期盼中举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盼断嫦娥佳信,更尽。小玉忽惊人,门外传来一纸新。真么?真!真么?真!日夜盼中举,待到中举通知书到,又反复怀疑是否真的!真么?真!既简又传神!作者的這种心情,如果让国外的小说家来写,就没有这么简洁了。 古诗文的简洁美有以下类型

几个字就展现出一幅图景 唐代诗人许浑秋《晚至章隐居郊园》柴门临水稻花香,一简陋农舍依水而建,周围是一片稻田。字还表达了作者对这环境的赞美和肯定。宋代诗人宋祁《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字使人想象到枝头上蜂来蝶往、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一字使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唐代诗人贾岛《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孤独体弱的老人凄苦地行走在河堤上的画面映入眼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14e63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