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畸变

2023-03-14 05:2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的畸变》,欢迎阅读!
畸变,传播

传播的畸变——传言与现代社会

411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我系学生会学习部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传播的畸变——传言与现代社会”的讲座。周晓虹教授是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在讲座中过程中,周教授语言诙谐幽默、朴实近人,引起了在场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与一次次的哄堂大笑。整场讲座在一派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周教授一开始就跟我们说了他来金科的感受,并大加夸赞了金科,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使讲座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始。周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SARS危机与抢盐事件,同时以他们为例,说明了流言、谣言、传言的相关问题。周教授也给我们解释了传播的几个畸变,包括个人心理与行为的歪曲、传播过程中的再造、民间传言对传统的信用等问题。最后,周教授讲述了谣言的现代特征和商业利用,并讲明了我们该如何把握与利用。

周晓虹教授说在谣言流言的传播过程中的第一个畸变。我们可以根据传播者的认知、判断和行为三大因素,将传言制造过程中的畸变大致地分为三种歪曲:即认知的歪曲;判断的歪曲和行为的歪曲。简单讲,认知的歪曲就是由观察或信息的错误造成的,这时候无论是传言的制造者还是传播者本人对这个事情本身是深信不疑的,他确实以为发生事情了。

在讲座中,周教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讲述了传播的概念、其正负功能以及应对等问题,在场的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我们问及周教授关于因为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导致政府对于辟谣的能力已经大为削弱了,那么政府应该如何拿出一种有效的辟谣的手段时,周教授回答说:“我觉得公信力本身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那么换句话说,当我们的公信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它也不是一次事件造成的。那么因此,我觉得在每一次出现流言和谣言的时候,政府应该及时、准确的向公众说明流言和谣言的真相。如果有几次能够证明政府的报道是有诚意的,并且是正确的,那么我想,逐渐下去,我们就有可能重建政府的公信力。

当然第二个方面,我们也该知道,因为网络的存在,人们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群氓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我们在网络上相互刺激、相互炒作,炒作到最后,别人可能信以为真,炒作者本人也可能信以为真。这就牵涉到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的一句名言:“谎言重复千遍成为真理。”这个真理,不仅是不知道的人成为真理,最初的人说多了,自己以后都可能相信。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的树立这种公信力,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面对真相求真求实,另外一个是,网民的特质和对真相的忠实。如果这两点,少了任何一点,我觉得,都没有用。”

在讲座之后,周教授耐心又细心的回答了在场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在散场后,又留下认真的跟有问题的同学们进行细心的解释与探讨,充分显示了周教授对于学生的责任心与其在学术上严谨、创新精神。这次讲座受益良多,让我们知道了谣言的可畏的,也教会了我们再对事对人方面要做到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

M11国际经济与贸易2 冯素娟 2012/4/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17bd22763231126fdb11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