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九上(一)非课标篇目三十

2022-11-25 21:17: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九上(一)非课标篇目三十》,欢迎阅读!
梳理,遵义,古诗文,篇目,文言文

三十八、扁鹊见蔡桓公

三十八、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蔡桓公又很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理睬他。扁鹊连忙退了出来,蔡桓公非常不高兴。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药物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望桓侯而还走

____现在写作____,意思是__回转,掉转__ (2)汤熨之所及也

____现在写作____,意思是__用药热敷__ (3)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____现在写____,意思是__调配,调剂__ 2.古今异义 (1)十日

古义:__止,停__ 今义:居住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____ 今义:行走 (3)臣是以无请 古义:__询问__ 今义:请求,邀请

1 / 3


三十八、扁鹊见蔡桓公

3.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①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

原意: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在文中的意思:__动词,用石针针灸__ ②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原意: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在文中的意思:__动词,用汤药治疗__ 4.重点实词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好:__喜欢__ (2)不治将益 益: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__于是__ (4)汤熨之所及也 熨:__用药热敷__ (5)司命之所属 属:__隶属,管辖__ (6)使人索扁鹊 索:__寻找__

二、文言虚词

1.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介词,把__ 臣是以无请也__连词,因为,由于__

2.之故使人问之__代词,代他跑的原因__ 司命之所属__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__ 君之病在肠胃__结构助词,的__ 三、句子翻译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课后习题) __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__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课后习题)

__()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课后习题) __桓侯于是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__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课后习题)

__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__ 四、文意理解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后习)

__一见桓公,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态度是“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二见桓公,扁鹊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公的态度是“不应”“不悦”。三见桓公,扁鹊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公的态度是“又不应”“又不悦”。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公的态度是“故使人问之”,结果被告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临死着急寻找扁鹊,但已无济于事,这样变化的原因是蔡桓公固执、刚愎自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讳疾忌医,导致病情越发严重,以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并最终不治而死。__

2.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后习题)

__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264488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