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一)非课标篇目六、

2022-11-25 21:17: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一)非课标篇目六、》,欢迎阅读!
梳理,遵义,古诗文,篇目,文言文

六、戴震难师

六、戴震难师

段玉裁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译文】

戴震十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上问广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孔子、曾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戴震难师的故事,赞扬了少年戴震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质疑精神。这启示我们,凡事要多问个为什么,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古义:__动词,距离__ 今义:跟“来”相对

古义:__多少__ 今义:指研究空间区域关系的教学分支 (2)二千年矣 古义:__差不多__ 今义:数词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先生是年乃能言

原意:言语,在文中的意思:__说话__ (2)名词作状语 数千言不肯休

意:天,在文中的意思:__每天__ 3.一词多义

先生是年乃能言__说话__

日数千言____ 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__名词,言语,言论__ 4.重点实词 (1)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蕴蓄:__蕴藏,积蓄__ ..

1 / 3


六、戴震难师

(2)傅读书 就:__靠近__ (3)日数千言不肯休 休:____

(4)问塾 塾:__私塾,古代家庭内设立的学校__ (5)此何以知为孔子之 言而曾子述 述:__记述__ (6)师应之曰 应:__回答__

(7)师无以 无以:__没有什么可以拿来……__ ..(8)此非常儿也 非常:__不平常的__ ..二、文言虚词 1.先生是年乃能言 ____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__大概,表示推测__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__既然这样,那么……__ ..三、句子翻译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疑问句) __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__ 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疑问句) __周代、宋代相距多少时间了?__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反问句)

__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__ 四、文意理解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后习题)

__少年戴震在学习中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表现了他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精神。__ 2“此非常儿也”一句所表现出的戴震的不寻常体现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 __不盲目相信书本内容,会独立思考;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质疑。__ 3.你认为戴震身上的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__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__

内容总结



1)六、戴震难师 段玉裁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2)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 3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4”(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是这样 5(反问句)

__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6__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807b2a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