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专项鉴赏练习(教师版)

2022-09-08 21: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春》专项鉴赏练习(教师版)》,欢迎阅读!
晚春,鉴赏,专项,练习,教师

《晚春》专项鉴赏练习

一、默写《晚春》

二【诗下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连那些“无才思” 的杨花榆荚,也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无论是华丽的歌唱,还是朴实的表演,都会令人感动。诵读时想一想,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榆,是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呢?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三、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

4.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四、简答题

8.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_草木留春,万紫千红_____

9.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3分)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10.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

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1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也对)。 1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1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1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15.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 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事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五、选择题

16.下列对韩愈的《晚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1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榆荚杨花虽缺乏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B、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

【不只是为写争奇斗艳的场景,而是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C、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17.下列各项对《晚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写的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三四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

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c12c77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