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观感

2023-03-12 19: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观感》,欢迎阅读!
现代派,观感,西方,文学

外国文学,或称西方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以及时间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传统的和现代的。从流派上看,传统的西方文学,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批判现实主义,还有自然主义,等等;现当代西方文学,主要为现代派文学,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传统的西方文学,成就最大、影响最大,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者,当属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狄更斯、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莫泊桑、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西方文学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也主要是这些作家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广阔而又色彩斑斓,与中国文学境界和气象完全不同的神奇的精神殿堂。然而,同样来自西方的现代派文学,却完全背离了传统的文学优美、崇高以及致力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品质,把我们带到一个怪异、破碎、荒谬以及绝望的世界。 从精神风貌和文化渊源上讲,西方现代派文学基本上是西方现当代哲学思潮的产物,与传统的西方文学不仅没有师承关系和思想联系,而且还以反西方传统文学的面貌出现。读西方现代派文学尤其是小说,给人突出的印象,首先是好多作品文体特征不明显,或者多种文体混杂在一起。说是小说,但是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完整的故事有情节,而是人物形象十分模糊,情节非常混乱甚至完全没有情节。你基本上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长得是什么样,甚至有时还分不清他们到底谁是谁,它完全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它有时就根本没有形象可言,你看不出、想不出、猜不出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也想不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次,是现代派作品大面积使用暗喻、烘托、渲染、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把本来可以明明白白说清楚的事情,描述得十分复杂曲折而晦涩难懂。为了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作家们大量使用象征性手法,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而且还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作为小说,有时候就像哲学著作一样,内容非常艰深,即使是很有阅读经验的读者,如果不集中注意力下力气阅读,也很难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前世今生。再次,是由于深受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熏陶,现代派作家总是倾向于把本能、欲望、下意识看作是世界和人生的原动力,他们的作品也就充满对这类因素的描绘和歌颂,带上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在审美观方面,这种非理性的倾向同样明显而强烈,一般表现为对直觉、想象和梦魇的过分强调,对奇特的、荒诞的因素的侧重,对形式创新的无限的追求。现代派作家还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读现代派作品,读者常常发现作者的思维以及人物的思维杂乱无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跳跃性,作者往往将时间的顺序颠倒,将空间的界限混淆,文字表达如同呓语,让你如坠五里云雾,看不到你所熟知的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种明晰的思维、流畅的文笔。当然,西方现代派文学,确实也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精神危机以及文化危机,以及这一系列危机给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生活中所投下的巨大的阴影,反映了作者及其他们笔下的人物难以排遣的苦闷与焦灼,而战后的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文学,更进一步从人的根本处境表达了那种无所不在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但从总体上来说,西方现代派文学文学中一种的异类,很难说它的成就超过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更难说它会更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的回味。 和我们所崇尚所乐见的文学一样,传统的西方文学注重表现严肃重大的社会、人生主题,歌颂人类美好的品质或者批判人性中丑恶的东西,比如英国文学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的虚荣、贪婪、嫉妒等缺点的讽刺,法国文学更多地表现了人类浪漫的激情,德国文学主要表现了对理想的憧憬和对终极问题的思索,俄国文学则强烈地体现了人类追求真理、光明与美好生活的倾向。传统文学主要描绘的是外在的客观世界,重点是揭示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冲突。而现代派文学主要反映的却是人的内在矛盾,所描绘的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以反对现存物质世界的面貌出现,同时表现为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对自我本质的探索。西方现代派文学几乎完全抛弃了西方传统文学素有的体现在莎士比亚、但丁、塞万提斯、雨果、福楼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巨匠作品中的那种高贵的品质,在二十世纪集体来了一个大转向,培植了一朵人类思维的恶之花。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再也找不到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冉阿让、于连、高老头、安娜这些或伟大、或渺小、或高贵、或卑贱、或善良、或残忍的个性鲜明的人物,而大多为精神、心理、气质处于病态的人,作者不仅不去表现这些人物的正常、理性、高尚、美好的一面,反而致力于挖掘他们身上反常、非理性、低下、丑恶的一面,有些作品甚至赤裸裸地把乱伦当作正常的行为去写,让你阅读时会感到十分恶心。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文化——尤其是我们目前称之为现代主义的滚滚潮流——实际上接受了与邪恶的关系。现代主义文化不仅不像宗教那样设法去驯服邪恶,反而开始接受邪恶,探索邪恶,从中取乐,还把它看作是某种创造的源泉。

整体上看,除了普鲁斯特、伍尔芙、乔伊斯、艾略特、萨特、加缪、卡夫卡、马尔克斯等一些堪称大家的作家,给我们提供了独特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在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外,其他大多数良莠不齐的西方现代派作家,都很难说他们的作品会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更不用说让普通的读者所认可所回味所醉心了。现代派文学整体性的晦涩、混乱、异类和庞杂,以及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上的困惑和障碍,是无需多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2048db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