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共的创建

2022-04-13 14:2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共的创建》,欢迎阅读!
中国,近代,变迁,中共,创建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共的创建

摘要】 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包括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过程及结果。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涉及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试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经济变迁、文化变迁角度,阐述社会变迁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变迁 经济变迁 文化变迁 中共的创建 一、政治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1]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4页。] (一)辛亥革命为中共的创建提供了历史契机

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引入了政党政治,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政治条件。

辛亥革命开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先河,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民众组织历来被统治者视为大忌,被严格禁止,君子群而不党是封建社会的普遍意识。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进入到政党政治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集会、结社等自由。民初的集会结社,犹如病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社会各阶级积极创建政党,力图通过政党实现参政的目的。虽然民初的政党政治很不完善,但它初步实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的组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其间时隔10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数参加过辛亥革命,深受革命的洗礼。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经验。他们从中逐渐觉悟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历史契机。 (二)五四运动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五四时期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一批先进分子经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与劳工为伍的政治实践,相继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批先进分子中,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后,逐渐抛弃了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的社会主义,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毛泽东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是产生在五四之后,五四运动又是产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了觉悟,五四运动产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一步步地成长。五四以后相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所以说,五四运动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3页。] 二、经济变迁与中共的创建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封建经济的大一统局面被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607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也很薄弱。洋务运动期间兴办工业,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清政府也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昙花一现的繁荣。伴随着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头产生了资产阶级,在另一头产生了工人阶级。毛泽东说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不但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变迁,使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新的最革命的阶级产生了。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历史背景下,无产阶级展示出了最彻底的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期间,中国无产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虽然工人的罢工是自发的,但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决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由此开始,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无产阶级是一个最进步、最革命、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这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中国工人工资水平低,劳动环境恶劣,而且缺乏人身自由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工人阶级具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的强烈要求。中国的工人阶级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家庭,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劳动人民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悲惨境遇,能够和农民及其他劳动群众结成广泛的革命联盟,共同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和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革命性很强、特别能斗争的阶级。它从诞生起,就没有间断过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中,中国无产阶级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较早地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辛亥革命后,中国无产阶级随着自身队伍的壮大和罢工斗争的高涨,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在广泛的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斗争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孕育生成了无产阶级,并推动其走到历史的政治舞台,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文化的变迁与中共的创建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近代中国文化开始了从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这样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变迁过程。

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传播了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促使中国的文化开始实现了由古代到近代的明显变迁。

但其实践活动仅限于物质层面。甲午战后,中体西用路线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将中国文化的变迁推到了制度层面。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改造国民性,将中国文化的变迁由制度层面推到了精神层面。

近代中国文化在五四运动之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向: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在各种文化学派的纷争中异军突起,并逐渐


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主流。李大钊指出“20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学潮之中。”[3]

[[3]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 页。

作者简介:盛莉莉(1984.3.10——),女,31岁,汉族,籍贯吉林榆树,东北师范大学2015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尤其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明确地把从事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更加自觉地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这样,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有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所需要的历史契机干部条件指导思想等几个前提,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社会变迁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在1921年前,《新青年》就发表了100余篇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了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同时,李大钊主持的《晨报》副刊也开辟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自1919年开始,《国民》杂志也先后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马克思<资本论>

叙》 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译文。随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的大量出现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纷纷涌现。在北京,李大钊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所;在上海,陈独秀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湖南,毛泽东创办了文化书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尤其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明确地把从事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更加自觉地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这样,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有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所需要的历史契机干部条件指导思想等几个前提,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社会变迁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634bdc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