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

2022-04-29 15: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动物行为学》,欢迎阅读!
行为学,动物

浅谈学者们对繁殖期的高原鼠兔

攻击行为的研究

攻击和防御行为是几乎所有动物都具有的行为,但处在繁殖期的

高原鼠兔的这两种行为与平时的差异显得更加明显,尤其以雌性高原鼠兔的这一差异突出。学者们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不同性别间攻击行为的比较研究,观察高原鼠兔在繁殖期雌雄行为的差异,分析判定了雌雄高原鼠兔的攻击策略,探讨了高原鼠兔的婚配制度及攻击行为在婚配制建立中的作用。

关键词 繁殖期 攻击行为 高原鼠兔 研究方法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

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而不同动物间的攻击属于捕食或竞争。攻击是同类动物之间的行为, 任何动物都具有这种行为, 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行为表现,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 为多种因子引起的一类空间行为,具有竞争配偶、食物等资源, 以及防卫领域的功能[1]

在一年中,动物进行繁殖活动的时间就称为动物的繁殖期。由于季节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很多动物的发情、交配和育雏等活动有较为固定的节令。如多数鸟类、草原哺乳动物、某些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等。又如许多大型候鸟,在北半球夏季迁飞到北极苔原或西伯利亚、东北等地进行繁殖活动。也有一些动物无固定的繁殖期[2]。处于繁殖期的动物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繁殖因素对攻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对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交配期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性显著高于非交配期,这与它们在交配期争夺或维持高的顺位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高顺位才能获得多的交配机会,并保证了它们的交配成功率。而在非交配期由于繁殖竞争减弱,雄性之间竞争也趋于缓和,因此它们的攻击行为发生频次也随之减少[3]繁殖期田鼠个体攻击水平的增高,是田鼠动物行为的主要模式。前人研究结果发现,繁殖状况对根田鼠攻击水平的作用显著,繁殖个体的攻击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个体。在繁殖行为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有效性比可以作为一个因素[4]

学者们抽样调查的实验动物为5月初已进入最佳繁殖时期的高原鼠兔,其中雄性高原鼠兔全部发情,雌性高原鼠兔9O%的个体已经怀孕,但第一胎幼体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所捕的个体全部为成年个体。他们采用的实验装置为观察池和红外摄像监测系统,最后他们又对实验期雌、雄高原鼠兔的几种行为持续的时 间和发生频次进行组间统计,他们采用了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期间雌雄动物各种行为的分配时间基本相同,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水平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的攻击水平同性别个体间的亲昵行为时间和频率均低于异个体间。同时从防御行为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组间防御时间和频次均未达显著水平,但雌性动物的防御水平普遍高于雄性动物。同时他们将实验期30分钟分


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为10分钟,分析了雌雄动物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和发生频次在三个阶段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雌性个体遇到陌生个体时首先发生攻击行为,第一个10分钟以后,在同性个体间各自均以防御为主,在异性个体之间以亲昵为主,而雄性个体相遇时每一个体均保持高的攻击性。其次他们将攻击行为中进攻姿态、进攻和追逐的时间和频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攻击行为中进攻和追逐是伴随发生的,而进攻姿态是独立发生的。在雌-雌间和雌-雄间,动物相遇后首先选择的策略是主动性的进攻和追逐,同时也伴随一定程度的进攻姿态,而在相互熟悉后,主要采用被动性的进攻姿态,但在雄-雄组中,进攻、追逐和进攻姿态一直处于高水平。最后,他们又将雌雄动物的体重与攻击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次分别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雌雄间还是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与体重无关[5]

而在同类文献—《实施不育后高原鼠兔攻击行为及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一文中,学者们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选定怀孕雌鼠和发情雄鼠兔20只,采用所选雌性不育剂和雄性不育剂的半不育剂量分别对10只雌鼠和 10只雄鼠进行处理,通过室内雌-雌、雌-雄、雄-雄配对实验对20只处理十体和20只对照个体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生殖激素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第一:不育处理后,雌雄动物的活动性降低,亲昵行为持续的时间增加,攻击行为及防御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第二:在各组内,雌雄动物均具有相同的攻击水平;同性动物之间的攻击性明显比异性动物之间高;第三:当动物相遇后,首先表现出高的攻击性和防御性,而相互熟悉后,对照组内个体的攻击性和防御性又有增加,而处理组内个体以亲昵为主;第四:在攻击行为中,对照组个体以进攻为主,首次相遇以进攻和追逐成分最多,而后转变为进攻姿态;处理组个体以进攻或进攻姿态为主,首次相遇则同时表现出高的进攻 、进攻姿态和追逐,而后三种成分均有降低 ;第五:处理组内雌雄动物体重下降,但卵巢重和睾丸重与对照组个体比较没有差异,雄性处理个体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明显下降,而血液中睾酮、雌二醇硅孕酮含量与对照个体基本相同;雌性处理个体血液中睾酮、雌二醇及孕酮含量均低于对照个体。结果表明,对高原鼠兔实施不育处理后,激素永平的变化可能引起攻击行为的变化,而攻击行为的变化可能使等级、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动物的繁殖状态[6]。他们在《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一文的基础上,又从相反的侧面对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他们的研究方法与前一篇文献的研究方法不同,而两个实验综合起来就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将整个问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吐着面前。

纵观学者们对有关于鼠兔繁殖期的攻击行为的研究方法,他们从多个侧面对这一行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严密思维,同时,可以更有力地说服读者,可以让读者对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一目了然,这是每一项研究必须达到的。



在该篇文献中,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繁殖期的雌

雄动物均具较强的攻击性,同性别个体间的攻击性高于异性别个体间。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7]是一致的。




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了处于

繁殖期的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从而得出了高原鼠兔在繁殖期的雌雄动物均具较强的攻击性,同性别个体间的攻击性高于异性别个体间这一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对后人研究动物的包括攻击行为及其他方面,都

给出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探究鼠兔攻击行为的发生机理和各因素交互作用,以此作为避免不利攻击行为的依据,无论是从动物福利角度,还是从生产收益角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8],这就是科学的内在魅力。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动物的旅程中前进了一步,虽然每走一步,都感觉举步维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这种追求真理的好奇心,并努力为了这份好奇心而勇往直前,我们会进步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刘秀霞,沈涓,周红,向春和,邵军,张金成,韩光,廖和荣..动物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09,36(4)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R7kgOFm8mPtdSaKAezzqrCHQ1I60Qr_IFUz_ihEVLvUpPd-XNhTj64KIXjvZo50

[3] 陈燃,李进华,朱勇等.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和粪便睾酮水平季节性变.动物学报,2008,54(3):393398

[4] 聂海燕,刘季科.根田鼠攻击行为模式及其进化稳定对策分析.生态学,2004,24(7):14061412

[5] 魏万红,樊乃昌,周文扬,杨生妹,曹伊凡.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物学报,2000,46(3):280~283

[6] 魏万红,樊乃昌,周文扬,杨生妹,景增春,曹伊凡.不育后高原鼠兔攻击行为及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兽类学报,1999,l9(2):119

[7] 周妍,俞宝根,郑荣泉,孔军苗.繁殖期社鼠攻击行为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9322)

[8] ,,.. ,2011,38(6):24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ca399c4693daef5ef73d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