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2023-10-07 04:3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欢迎阅读!
医理,妙用,石膏,解读,中医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赤芍、竹叶、生地、桔梗、连翘、甘草、真广胶、黄芩、元参、川连、知母、丹皮。小剂各三钱,石膏用八钱至一两二钱;中剂各六钱,石膏用二两至四两;大剂各六钱至八钱,石膏六两至八两。”

这个传承下来的方子是当年孔伯华治瘟病瘟毒入内的方法记载。众人看后为所用石膏剂量之大而惊异。孔伯华教导弟子曰:石膏不只清气分热,妙在取急下存阴之法,泻内热郁结之症。大热大渴,瘟毒入里之人,必已伤阴,灼热之下,卫气不固,蒸蒸而上,胃阴伤,然石膏性寒,重用之意是“保胃气,存津液”“急下而存阴”之法(注:此处急下是清泻火毒之急)。姚国栋曾反复讲此道理:先生一生治疗温热病,重在“保胃气,存津液”。有人将孔伯华归于寒凉派,实则为滋阴派。

石膏在《中药学》第五版教材中记载:“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之经。”治疗气分实热、壮热烦渴、脉洪大、肺热咳嗽、痰稠、发热气喘、温毒入内、胃火上炎之头痛、牙龈肿痛等病症。一般多认为其性大寒亦伤阴气,临床中多不会大剂量使用。查《神农本草经》载:石膏性微寒,且宜于产乳,主治口干舌燥不能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解为: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府实热之圣药。《金匮要略》《伤寒论》中用石膏有多方,用之广泛。

张仲景用石膏是从石膏主治烦躁、呕吐、气喘、口渴等症状入手的。

张仲景认为烦躁是为阴气不足,阳气暴盛。暴盛之阳聚于胃中,犯于心经:小青龙汤的烦躁而喘,大青龙汤有烦躁。竹皮大丸证是中虚而烦乱,以寒除热,石膏可治暴盛之阳气,散胃热除烦解躁,白虎加人参汤即是有火,烦躁而不解,舌上干燥而烦。

呕吐为邪热致虚,因虚气逆,胃气不和而上逆。竹叶石膏证有欲吐的症状。竹皮大丸证有呕逆,邪热得清,津液濡润则安中,胃吐呕恶而止。

气喘为热邪在中迫于上,而使气不得下,如小青龙汤主治有烦躁而喘;越婢加半夏汤,半夏配石膏,以破饮镇坠;麻杏石甘汤,有汗出而喘,化其中之热,气得下降而喘平。哮喘多由风寒袭肺、入里化热,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疗效明显。石膏与麻黄配伍,辛、微寒加辛温,宣肺清热,解肺郁气闭,加杏仁,共降肺气。

口渴为湿热邪气化火伤津。石膏味甘,无津上奉宜白虎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除了寒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ce693c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