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十戒

2023-01-31 18: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十戒》,欢迎阅读!
教师

教师十戒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受社会、学生、家长拥戴的好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教师十戒》,以促进全体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堪为师表。

一戒凭个人感觉和经验教学。

有的教师自以为有较长的教学经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仍我行我素,“涛声依旧”。这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教学常态与习惯,不仅有碍于教师的自身成长,更有损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成功.”一个教师,若仅凭一些经验去教学,只凭自己的习惯去教学,即使自我感觉再好,也难以搞好教学工作.

二戒不愿学习和不会学习。

有的教师只顾拼命教书,却不愿读书、不会读书和不屑读书。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教师没时间去读书,而实际上是教师对读书没有兴趣、没填充力、没有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作为教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不经常“充电”,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跟不

上知识的变化,跟不上学生的变化,就意味着误人子弟和自己将被淘汰。教师要自觉养成带着具体问题去读书、有选择地去读书、以批判眼光去读书、经常上网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三戒重教轻育。

在当前智商被过分强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少教师只重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无视学生在课堂等地方的“学情”表,更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心上。这种“目中无人”的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教师身上的不良习惯。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些考试型、知识再生型的人,而不是那种能力型、创新发现型的人,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没有真正为学生奠定好基础,就是错位。




四戒重教不研。

在不少教师身上,普遍呈现着一种“苦干有余、巧干不足”的工作常态,普遍形成一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工作习惯。不少教师都认为教研没有什么用途,甚至还将其视为一种额外负担。“教师即研究者,”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善于盯着自身的问题去搞教研,都能自觉地将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都能努力改变那种苦教、苦学、苦考的教学习惯,不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教学行为,那就有可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五戒加班加点。

不少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加班加点上。这是造成当前师生“教”“学”负担都过重的主要原因。加班加点搞教学,不是一个好教师的水平,而是一个差教师的无奈。“只有无能

的教师才搞加班加点。”作为教师应懂得: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更不是一种工作美德。要改变当前“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大面积长期补课”的工作定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课堂教学主阵地,向每节课要质量,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六戒任意拖堂。

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下课铃声响了,可有的教师却还在喋喋不休地“赶课”,少则拖几分钟,多则把整个课间全部占用,学生对此普遍反感。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实际上已无心听课,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无济于事。何况,铃声就是命令,教师必须按时下课,这是学生所需,也是纪律所限。

七戒随意批评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dccbf1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