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门楼匾额礼教文化之论

2022-03-28 02:51: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式门楼匾额礼教文化之论》,欢迎阅读!
匾额,礼教,门楼,文化,苏式

苏式门楼匾额礼教文化之论

摘要:苏派建筑的门楼集中体现苏派建筑的艺术特色,门楼上的匾额用语折射出苏州一带的风土民情与文化内涵,在众多的匾额用语中涉及到礼教文化的题词众多,显示了苏州一带崇礼尚德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苏式门楼、匾额、礼教文化

作者信息:王譞,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胡涛,大创项目负责人

此项目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项目(编号201712686012Y

苏派建筑的门楼集中体现苏派建筑的艺术特色,在历史中逐渐形成了精巧别致、细腻生动的砖雕造型,其内容或教化子孙或启佑祥和或抒情状物或砥砺警示,以此来表达宅主人的门第修养和处世原则。就苏州一地建筑的匾额来看涉及到礼教文化的题词众多,充分显示了宅主人崇礼尚德的思想。 礼之为大

古语有曰:礼仪之大,服章之美,谓之华夏。礼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礼教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直以来占据了文化类型中的核心地位。 历代圣君贤臣都将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主要手段,中国的礼文化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苏州一带的门楼处处彰显着礼教文化,如苏州大石头巷秦宅砖雕门楼《修礼以耕》,此语出自《礼记·礼运》: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脩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后以情田指心地,以礼来耕种心地。不只是以礼来耕耘自己的家业,更要耕耘心境。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需要以礼来修炼,从而能够摒弃个人无止境的欲望,最终达到圣人之境,而当人的心境达到这一状态时,福气与吉祥便随之过来了。《庄子·人间世》中所讲到的新斋的境界就是这样的,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即将心境放空,内心清澈澄明,吉庆福祥也就自然降临了。 尊礼孝悌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即别异”“明分,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的。如东麒麟巷华宅现有的《宁静致远》砖雕门楼,原字牌为俞樾题写的《率履不越》,已毁,,循。履,,意为遵守礼法不僭越,语出《诗经·商颂·发》。礼之有序表现在家庭成员所遵循的规则和应遵守的规范上。一如《荀子·富国》云,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而这些异同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这些在苏州一带门楼匾额上也有表现。如东山老街茶叶弄墨云堂砖雕门楼《入孝出悌》,语出《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再如山塘街天和药铺《惇行孝悌》砖雕门楼,出自:《论语義疏》兴于《诗》,此章明人学须次第也。...十三舞《勺》,十五舞《象》, 二十始学礼,惇行孝悌,是先学乐,后乃学礼也……”孝敬长辈,友爱兄弟,这是家庭礼教的重要表现形式。网师园撷秀楼前《竹松承茂》砖雕门楼《诗经小雅斯干》幽幽南山,秩秩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意为: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有那密集的竹丛,有那茂盛的松林。哥哥弟弟在一起,和睦相处情最亲,没有诈骗和欺凌。亲族兄弟间和睦相处是家业兴旺的基础。 三尚德修身

以礼教文化紧密关联的便是。在苏式门楼的匾额中也凸显着对德的崇尚。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伦理型的社会,是否能够治世是这种社会的道德标准,所以作为君子人格的总体特征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美好的人格是礼教的基础。如木渎古松园的匾额为《明德惟馨》,此语出自《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阊门仓桥浜邓雪霖宅匾额《厚德载福》,语出《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以德来招致福气。

儒家学说以人文本,崇尚美善统一的美好人格。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是君子人格社会内涵最为广泛而集中的体现。儒家的礼教文化就是以礼乐为手段来造


文质彬彬美善相乐中和人格。如果说单一对的崇尚是泛泛的不一而定的,那么对某种人格的欣赏则是具体的。如天官坊肃封里苏州砖雕博物馆(王鏊故居)《忠慎象贤》,忠慎一词最早出现于汉刘向《列女传·霍夫人显》中:光以忠慎,受孝武皇帝遗詔,辅翼少主。再如唐杜牧《代人举周敬复自代状》:“掌纶言於西掖,才称发挥;参密命於内庭,众推忠慎。又如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古弼为人,忠慎质直。皆是对忠慎这一人格的赞美,即为人臣子应具备的忠诚谨慎的美好品格。

修身以齐家,修身即对自身行为品性的修炼,这些用于修炼心性的警示之语镌刻在门楣上,时刻提醒着宅主人。马医科巷潘奕隽故居《庄敬日强》砖雕门楼。源于《礼记·表记》: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其意为,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则会日渐进步,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逐渐走向没落。东山朱巷霭吉堂砖雕门楼《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即为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以此语来激励家人勤勉敬业。此外中庸平和的行事规范和处世方式也是宅主人们所崇尚的,如大石头巷吴宅的《含和履中》,源于汉代焦赣《易林·蛊之兑》中句:含和履中,国无灾殃。”“含和指蕴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履中:躬行中庸之道。以仁德来躬行中庸之道,国家便无灾难,那作为小国的更为如此。另有西山植里张家湾张二房砖雕门楼《树德滋基》,源于《尚书·泰誓下》:德务滋,除恶务本。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传达了一种普世仁爱的思想意识。 匾额题词体现着建筑的主题,更是建筑文化的凝聚。作为建筑文化的点睛之笔,苏州一带门楼的匾额用语折射着当地人们重礼尚德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的理论探索及其传承创新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6. 2.魏雪涛:《尚书》与春秋体系的德礼思想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7. 3.楼宇烈:立于礼,成于乐,北京日报,2017 ,10 9 , 015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e7b2cb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