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1答案

2024-03-31 23:5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1答案》,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试卷,原理,答案,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答案



一、选择题

CACAB CBBDC CCDAD DCCCC CCCDD BBCCC CCADD CBCDB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判断正误并阐述理由)

1、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错误(2分)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4分)

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错误(2分)

该命题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是正确的,但过分否认感性认识,这是错误的,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

3、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正确(2分)

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4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分)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其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分)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这个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一定的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前者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后者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3分)

2、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分)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2分)

第三,深化对科技、信息、知识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2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2分) 四、计算题(6分)

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


30元。

计算:

(1)、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答案:

1)剩余价值=30×10000(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10000-200000=90000万元。

剩余价值率 =90000/30×200×12=125%2分)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10000(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流动资本周转[100000(固定资本)+50000(流动资本)]=1.4次。 2分)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年剩余价值率 =90000/18000=500%

或者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年周转次数=125%×12/3=500% 2分) 五、材料分析题(8分)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各是什么?(4分) 2、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分析材料24分)

答案:1、材料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2是宣扬“有用就是真理”是一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以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为标准。“有用就是真理”是一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是不正确的。



六、论述题(12分)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论述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要点:

1、原理阐述: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确立整体性和系统性观念。4分)

2、论述部分

资源利用与人类的关系(4分)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14cb758e9951e79b8927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