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30 13:22: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欢迎阅读!
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探索,背景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

实践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变得愈加重要,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德育品质为首要教学任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兼顾以“示范班级”为载体的“常规立德”;以劳动教育、生活实践、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启德”;以读经典诵经典为载体的“经典润德”;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环境融德”;以常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载德”,以此为抓手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工作;“五德”

引言: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进程逐渐加快,德育是素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育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以此来强化德育的效果,使德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科教兴国依旧是我国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以学校方面必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精神,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德育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来说,德育教育都是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对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职能,学校方面应注意组织教师开展系统化的国学教育,确保教师的师德素养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再次,学校应该提倡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教师的道德意志、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确保教师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言行举止中充当学生的表率。最后,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所着重强调的内容,所以为确保教师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尽心


尽力,学校还应该将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的水准,作为教师评职晋级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制定相对详细的师德水平考评细则,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指由教师向学生谈谈而谈做人的大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全面渗透。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科中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准整理,既不要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教育内容过于突兀,也不要使课程设置过于枯燥。因此,教师应该走入学生群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为其普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就要高度注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最后,教师应优化学生评比、完善“示范班级考核制度”,健全学生及班级档案,促使学生自觉践行并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孕育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素材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注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式的德育教育素材能够发挥最大化效用。首先,教师要注意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说,爱国主义中蕴含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每一名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观,同时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驱动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展开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或者诗歌朗诵活动,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形成报效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将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结合。毕竟,审美能力同样也是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素养,鉴赏水平会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的美学进行深入挖掘。比如说,在清明之际,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组织学生踏青远足,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向学生介绍社会模范的先进事迹,令学生感受人心之美。


四、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调查研究显示,新时代的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部分在娇生惯养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基本已经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班级的凝聚力始终不高。具体来说,为研究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班级教学情况判定重点关注对象,遵循层次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令心理教育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在家校协同中共同筑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坚持生活素材的合理运用,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及比赛活动;建设彩色蔬菜种植园地,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分年级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生活启德与活动载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理念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教师应积极承担起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任务使命,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加速中华传统美德的推广普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学臣,王玫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2019(Z4):35.

[2]腾彩霞.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41):154.

[3]李娜.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 当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4):P.178-18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178530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