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2022-04-14 18:03: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绝句》,欢迎阅读!
绝句

《绝句》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小到大,你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吧!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吟诵出一首古诗么? 2、课件配乐出示《春晓》《咏柳》《草》的相关图片,学生根据所给画面说出古诗题目,并吟诵出。

3同学们深情的吟诵,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播放:古诗新唱:《绝句》

4、师:好听么?想学么?其实歌中所唱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公元759年冬,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一草堂,就是现在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在草堂先后居住4年,留下诗作240余首,绝句就是其中一首。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课件出示带音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根据节奏读读看。 3、引读:瞧,是不是有小诗人的感觉了?古人吟诵古诗时会做什么?(摇头晃脑)我们也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读读看!(摇头晃脑地读)


师:可我们不是古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读,如:拍手读,也可以两个人玩拍手歌。(拍手读)我们还可以踏歌,用脚打节拍。(踏歌)。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你会发现这首诗其实是一幅特别美妙的画。 (三)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1、整体感知

1)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杜甫草堂前一片欣欣向荣。是怎样的春景把诗人深深地感染,吟诵出这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佳句呢?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自由读)

2)沿着诗人的视线,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板画)

3)多么丰富的画面啊!你是否也想走进杜甫草堂,一睹这美好的春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杜甫草堂。(教师配乐范读) 4)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颜色?

(根据学生回答,一次出现:黄鹂、白鹭、翠柳) 重点引导“青天” a、常用的“青”是什么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什么? b、青指蓝,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让你想到了哪里的天空? c、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天空么?

d、诗人所看到的天空正如拉萨的天空这般蓝,在诗人的笔下,就是——“青天”(课件出示:“青天” 2、感悟前两行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怎样的一幅黄绿相间,青白辉映德画啊!这幅画就融化在前两行。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耳畔仿佛听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黄鹂的叫声)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什么? 3)多美的春天啊!面对这幅有声有色的春景图,你最想说什么?

4)此时,你们已经与诗人心灵相通,诗人也同我们一样沉浸在这绿柳垂丝、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中,他不由地吟诵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感悟后两行

1此时,诗人放眼远眺:另一番景色映入眼帘,是什么?来读诗的后两行。(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在这两行诗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解释: a“西岭”:指位于成都以西的岷山。 b“泊”:停泊 c“东吴”:指现在的江浙一带。 重点指导: a“窗含”:要想理解这个词,我们不妨体会一下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外面的景色?(窗前)

师:孩子们,扭过头来,透过窗户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描述)鳞次栉比的楼房、蔚蓝的天空、宽阔的操场构成了一幅多美的图画啊!这幅画还有画框呢!是什么?(窗户)孩子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外面千变万化的世界。 (课件出示窗框中的美好:“绿荫如毯”“祖孙同乐”“山花烂漫”)这一处处美景不正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么?

师:那么“窗含”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样说来,远处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不正是镶嵌在杜甫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画吗?(课


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 b“千秋雪” 师:“秋”在字典里有五种解释。(课件出示)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呢?这山上的雪是整整一千年么?(点明:虚指) C“万里船”

师:作者身在成都,船从江浙一带来,路途遥远,因此说是“万里船” 4、走入背景

1)此时,诗人心中仅仅是未看到如此美景而激动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背后。(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2在诗人心中,除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喜爱,还暗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愫?(思念、欣喜)

3)让我们带着这份思念与欣喜再读古诗的后两行。

4)喜爱、赞美、思念、欣喜,种种心情交织在一起,诗人诗兴大发,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他来不及为古诗想个题目,干脆以古诗的体裁“绝句”为题。 5、诵读古诗

1)诗人不是画家,却胜似画家,短短的四句诗, 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来,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古诗。 生齐读古诗。

2)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欣赏着这美丽的画面,和着动听的音 乐,再次吟诵这首《绝句》 生配乐诵读《绝句》

3)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绝句》。播放音乐 (四)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许多孩子意犹未尽,其实杜甫的古诗还有许多,这只是其中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更是不胜枚举,这也只是其中一首。孩子们,走进股市乐园吧,那里有更多的美景等你去欣赏,更多的美文等你去品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1a77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