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

2023-01-28 14: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欢迎阅读!
语言,肢体,又称,身体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它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动作及姿态等。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它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动作及姿态等。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因此,教师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发挥教师肢体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善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课堂的气氛。小学生都很贪玩,当上课铃声响后,他们的注意力还没完全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时,我们教师都可以用目光扫视整个教室,让学生明白老师在提示他们安静,提示他们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转移到新一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开始上课后,我们教师要做到眼睛散发出充满活力、愉快、自信的神情,以这样的神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每当我们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增多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会提高,当发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们不必直呼其名批评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而是用严肃而期待的目光提醒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在不扰乱课堂秩序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和价值态度起到积极地向导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眼睛去发现每个“亮”起的学生,善用眼神,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许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回答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自信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塑造自我。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军犬黑子》这篇课文后,同学们纷纷道出各自的感受,表示为黑子的事情伤心难过,这时我发现后排角落有一个学生小心地举起了手,我眼睛一亮,马上让他发言,他站起来小声地说了声:“老师,我觉得文中的训导员是个不合格的训导员。”很多孩子都愣住了,这时,我立即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同时鼓励道:“好,这位同学提出了与大家不同的观点,那么让我们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这带给他极大的勇气,他说:“黑子聪明,连续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小偷’,黑子对训导员很忠诚,但训导员却拿黑子对他的信赖开玩笑,使黑子失去对所有人的信赖,最后黑子退役。”这时我不禁大叫“好”,全班应声掌声四起,这带给他多大的成就感呀。我接着说:“同学们,大自然中的万物,只要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和人一样有感情,有思想,有自尊,当它们对我们人类充满信赖和忠诚的时候,作为人,我们应该细心呵护和真诚回报这份信赖和忠诚。”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了,孩子们都纷纷讨论关于忠诚、信赖和尊严的问题,他们的感悟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深化,思想道德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想,如果我没能及时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个角落,或许就不会发现这位同学,如果没有教师鼓励的眼神,就不会有这位学生的自信谈吐的勇气。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善用眼神的交流,激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使主题深化,使文本价值得到真正的释放,直至熏陶心灵。 二、善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受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脸上表情能够显示许多信息给学生。教师好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真挚和温暖,使学生如沐浴春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良好行为;相反,教师脸部显露出不耐烦、厌恶和嫌弃的表情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打击学生的信心,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即使教师个人在生活上有烦恼或不幸的事,也要注意掩饰,不能让学生有所感染,要面带微笑,亲切中带着鼓励,含蓄中透着启迪,幽默中交织着理解,以保持课堂上始终充满温暖的阳光。


小学语文课文有个特点是题材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启迪学生思考,展望未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表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随着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学习四年级的《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我边配乐朗读课文,边做出文中安静﹙盲童的名字﹚的表情,让学生被“安静”的表情所感染,使学生拥有自己的表情,并让学生带着各自的表情和感受去学习课文。很快,学生就能感受主人公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盲童对生命的热爱,进而懂得人必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理。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带有感情色彩的演绎文本知识,会使课堂生动、有趣、倍加感人,使学生在愉悦、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效果明显。 三、善用手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手势,形象、生动、活泼的手势是课堂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教师讲课时附以适当的手势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可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加强老师说话的力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领会的举起手来;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不说“请某某说”,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请的学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热情邀请的动作,学生会会意并乐意站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或鼓掌表扬;当学生回答错时,教师温和地摸着学生的头,跟他说:“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 来鼓励学生等,这种种手势给学生的感受是“无声胜有声”的,倍加感动的,能激起表现欲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老师那种不变的声音,呆板的语言,生硬的说教,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时,动感的手势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手段,比语言省时直观。例如学 “摇”和“停”这两个生字时,我用手作了一个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便能很快的说出是“摇”,接着我威武的挺直胸膛,敬个礼,然后伸出左手,掌心向下,右手的食指顶着左手的手心,像指挥交通的交警,下面的同学高声喊到“停”。可见,课堂上,教师规范和恰当手势能启发学生,能使复杂抽象知识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393ab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