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2022-11-17 11: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唐诗,现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作者:金晓雪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8

要: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海内外学界多有注意到唐诗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等问题,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唐诗外译的规范上至今仍各自为阵。本文基于唐诗外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同词异译、意境翻译、典故翻译、文化正负迁移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

关键词:唐诗;同词异译;意境;典故;文化

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61-02 一、唐诗外译现状

唐诗的语言凝练高深,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术语是构成诗歌的关键和基础,对术语的理解影响到整首诗歌的翻译,它理所当然是唐诗外译的重中之重。然而,唐诗术语外译正面临一盘散沙的局面,处于备受冷落的境地。诗学理论概念的译介没有既定的标准,其翻译难度也是多方面的,它几乎涵盖了辞汇、句法、思想传达等所有方面。唐诗术语外译正面临三个难题: 1.对语词翻译准确度的把握、语言结构差异的区分、典故的翻译、格律与韵的处理、造语用字及句法问题、诗歌的意象和作品中展示的诗人气度等,都需兼顾唐诗的海外翻译、教育研究三个层面,数据收集难度大。

2.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文化正迁移与负迁移、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价值差异、传播中的文化理解等,这些都需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视角,有选择性、独立性地进行深入研究,确定研究样本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需要反复和谨慎地论证。

3.术语翻译不仅需要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功底,具备辨别、分析和处理海量基本文献的能力,同时也要求研究者精通外语,具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经历,否则无法兼顾文学评论与文本解读的工作。

二、唐诗外译现状存在的问题

本文基于唐诗外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即着眼于探索唐诗外译规范的意义和价值。海内外学界多有注意到唐诗中拼读方式、专有名词、意境阐释、拆字合句等译法技巧问题,但是囿于西方文学批评理念,在唐诗交互传播过程中强调己方立场,唐诗外译的规范上至今仍各自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阵,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往往「同词而异译」。本文将从对同词异译、意境翻译、典故翻译、文化正负迁移等几方面入手分析。 (一) 同词异译

汉语一词多义和多音字的特殊现象以及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极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例如,一首唐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字,但必须根据上下文对其翻译,决不可一视同仁。如果一个词语或者某种现象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含义,例如在众多中国古典诗歌中,花的掉落通常跟这些情绪联系在一起,像多愁善感的,悲伤的,像诗句所表达的“helpness to see flowers falling ”and“as flowers fall on running water”。则要看对应的英语单词有无此意,不应该只看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意的个人化的翻译方式正是导致古代诗词在英译过程中名词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二)意境阐释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译出诗歌的意境可谓有点石成金之效。钻研斟酌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抓住诗歌的意境,是术语外译工作的核心。意境,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译者必须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处理好情景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的安排,才能领会其意蕴。意境的传达内敛含蓄,意向丰富,给人无穷的想象的空间。因此,如果译者只满足于中规中矩地传达诗歌表层信息和基本内容,那译文的美学价值就大打折扣。 (三)典故翻译

以古诗中的典故翻译为例,英美译者在选择翻译作品时,一般刻意回避引经据典、需要注释的诗作,这其中的原因与翻译目的、诗学审美、阅读需求等多重因素相关。然而不同的历史阶段诉求不同形式的译本。经过中西译者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古诗英译的成就已有所积淀,时至今日,西方读者对中国古诗已取得一定的认知基础,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也加深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但对典故的处理是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些译者,如刘若愚(1969)提倡唐诗典故的保留,直接翻译,将唐诗直接呈现在西方读者面前;有的译者,如翁显良(1985)主张将典故的意义译出而不保留典故。这两种方法都各有所长,第一种方法有可能给潜在的读者造成阅读困难;而第二种方法不能完全展示诗歌的精髓和魅力,给读者提供全面细致了解古典诗词的机会。但我们不能孤立片面的选择哪一个译法,而采取最符合文本的方法。直接译出跟保留解释都是根据具体的文本来决定的,有的诗歌可直接译出典故的寓意,而并不点出典故,而有的诗歌则需在保留典故的同时,并向读者尽可能解释,使诗歌能以最接近作者意图的方式出现。 (四)文化正负迁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文化正迁移与负迁移、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价值差异、传播中的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考虑,区域差异、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以及词汇内涵都会影响唐诗外译的质量,再加上中国古诗词的抒情、凝练以及含蓄表达等特点,更极大增加了唐诗外译的难度。文化差异是唐诗外译较艰难的首要原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中西文化正负迁移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古诗词翻译的质量。

译者的语言文化观也是其文化承载的一种表现。翻译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译者语言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翻译目的和读者群等所制约。基于以上认识,作者和译者作为不同的认知主体,能体会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大致相通的思维,但同时又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总会基于自身的认知世界对原诗做出相同或者不同的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现实世界、源语言、目标语以及其它认知主体进行多重互动,勾画出与原文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相同或者不同的两个世界。比较而言,中国译者更注重传递自己的文化;外国译者更注重学术研究,两者在翻译上侧重点不同。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并加以融合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这需要加强中外译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的译本走出去,让外国译者走进来,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唐诗外译的价值与意义

唐诗的翻译和流传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诗歌的精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唐诗的翻译迄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在唐诗术语外译这一重要板块却还未能取得巨大的成果和进步。为中文古典诗术语外译找到规范的译法,以此保持本土唐诗文化传播的主体地位,解决海外唐诗研究内传和中外交流产生的疏漏与错解,是将唐诗研究进一步推向纵深的基础。以中外海量译本为统计源,全面、准确、细致地考察中国古典诗专业术语英译现状,以期将之应用到教学与科学研究上,从而寻求中国古典学海外传播的规范途径。因此,重视译学术语的研究才是翻译学界的长远打算。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交互传播,近来引起重点关注,但学者们对其研究尚浅,主要是在研究范式与主体影响等方面存在分歧,目的和意义缺乏统一的认识,导致分析不深。加之西方文学理论立场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局限,传播层递的亲疏与差异,海外研究交互传播价值在本土学术研究领域还未充分显现。因此,探索唐诗交互传播的基本规律,规范文献与术语外译标准,是确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学术热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5bbc4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