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背影》的人文主义情怀

2023-03-03 22: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朱自清《背影》的人文主义情怀》,欢迎阅读!
朱自清,人文主义,情怀,背影

浅谈朱自清《背影》的人文主义情怀

复旦大学东方剑

【摘 要】父爱如山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该文以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为 材料进行分析借车站送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

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紧扣“背影”这条线索

透析了作者在

着重对文中父亲的描写展开论述。虽然面对天灾人祸在厄运面前有过痛苦挣扎与命运作斗争以及人情冷暖 的反但更多的是显露出父子之间的凄凉而又辛酸的爱。该文围绕父爱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情怀。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父爱;人文主义情怀

一、 《背影》的主题

《背影》写于20世纪20年代。文章写的是在车站父亲为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片段 亲给儿子所带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浓浓的爱

从中可以感受到父 而且很真实体现

而且在

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父与 包含着一种父子之间的纯粹而弥足珍贵的情感

子的形象刻画的极为细腻与生动作者不仅仅是将一种深沉厚重的父爱写的感人肺腑 的是一种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

文章中两者之间互相包容互相体贴面对天灾人祸在厄运面前虽然有痛苦挣扎与命运作斗争以 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汇合了父子之间的凄凉而又辛酸的爱

顺其自然之感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和同情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语言淳朴给人一种平实质朴

二、 爱的延续

历来描写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古诗和文章有很多。而且对于传统的中国来说

不怎么会将“爱、喜欢”

游子身上衣。”

之类的字眼挂在嘴边而是通过一个载体去表达比如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 《观村童戏溪上》中所说 的“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又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

等等。这样的描写亲情的诗数不胜数 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虽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写父 爱的片段不是首创但还是留给读者厚重而又深沉的感动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特别是文中父亲的背 影虽然身材臃肿而且行动迟缓但他那背影及父亲的形象却是那么的伟岸而又高大 者心中每一次回过头来都有一种无言的感动涌上心头。

深深的印在每一位读

三、 父子间爱的流露

这篇文章是作者八年之后的回忆想起当时与父亲车站分别的场景。而期间父子俩的关系一度陷入 僵局时常处于冷战状态甚至达到不让儿子进家门的地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都是一些 小事引起的而终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父子俩这种倔强,谁也不认输的性格造成的。儿子认为父亲 比较霸道专制。而父亲则觉得约束儿子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妥这一来二去的再加上家中的妾的挑拨 自然而然父子之间的关系仍未好转。虽是这样但据资料记载作者的父亲在晚年的时候貌似对儿子不 理睬冷淡甚至过于严厉虽然心中还是很惦念常年在外奔波的大儿子的

但是封建观念父子之间

的伦理纲常一直压迫着父亲让他觉得父母管教子女是天经地义更不会主动放下父亲的身份去给儿子 道歉。但是为缓和这种尴尬的局面 作者的父亲还是想了一些办法 比如就以挂念自己的孙子为由与朱 自清书信联系才有了文章《背影》中所提到的“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其实这篇文章在笔者 看来也算是性格倔强的儿子对父亲的一种变相的道歉和认错。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孝子

所以发生这些


作为最大的儿子心里也不畅快甚至是一种痛苦使他身心倍受煎熬。直到 1925年在北京教书的儿子 接到了父亲的来电信中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 矣。”毕竟是父子血脉相连作者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之人更何况对于一个孝顺的儿子来说无疑是给 了作者一剂猛药让他心里为之一动。因此有了回忆起父亲的背影

创作了这篇文章。

他立

年迈的父亲就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挪到

1 9 2 8 年的秋天身在扬州的朱自清的三弟朱自华收到了来自开明书店寄的散文《背影》 即跑到父亲的房间让行动不便的父亲先看。在拿到文章的时候

窗前靠在椅子上拿起随身携带的老花镜一字一字的阅读着在开始看的时候父亲朱鸿钧的眼角 不时有浑浊泪流出来因为他从这篇文章中读懂了儿子明白了儿子的不易与苦心以及对父亲的那种无 畏的爱。所以这篇《背影》也成了弥合作者与父亲之间的间隙的一个工具

冷战的局面从此父子关系和好如初最终父亲也没有带着遗憾离去。

让父子俩的关系缓和打破这种

四、 品读文中之爱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成为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 的背影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

文中有四次描写父亲

”具有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的作用有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对探讨文章的兴趣和爱好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感情 氛围二次是在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

如“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

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个父亲为 儿子买橘子的片段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有助于下文作者情感的表 达和叙述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之后

“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之中 第四次是在文章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

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与他相见! ”作者在读父亲的来信时所产生的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与文章开头形成首尾呼应。



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在这面前都不



细细品读父亲在文中的话语虽不多甚至还有些简短但是句句都能看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得格外的自然而贴切。在文中父亲的语言只有短短的几句。第一句是:“事已如此

绝人之路! ”这句话是父亲安慰儿子 是一种无法理解的父爱!也表明父亲的坚强与乐观

算什么。第二句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说明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儿子放下手边最重要的生活问题

现岀的是一种深沉的父爱。第三句是“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让儿子看着行李 自己则亲自去买让儿子路上吃。体现岀父亲对儿子的细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四句“我走了到那边

来信! ”说明父亲对自己的牵挂是种无法割舍的爱。第五句是“进去吧里边没人。” 一句道岀离别 的心显得深沉而又有无限悲伤。

五、 父爱的力量

在文中主题是父爱却句句不显爱,全文无一写“爱”但句句含“爱 ”。父子之间的爱深沉 而又厚重贯穿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最为动人也最使人注重。虽无血缘关系但是父爱所具有 的那种震撼力仍使我们为之一动。

【参考文献】

[1] 姚育明.朱自清卷[M ].

蓝天出版社2004.

[2] 陈民.东方版父子冲突一一重读朱自清〈〈背影》[J].名作欣赏2003(10):41-43.

[3] 杨剑龙.一帧展现父子情深的悲凉画幅 一一读朱自清的〈〈背影》[J].名作欣赏2004(12):11-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fff0f8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