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制度和政策浅谈教育机会均等

2023-03-29 06:2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教育制度和政策浅谈教育机会均等》,欢迎阅读!
均等,教育,制度,政策,机会

教育制度和政策浅谈教育机会均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教育制度和政策偏向等原因,使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出现了不均等的现象。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育制度和政策。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 原因 对策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1]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以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如今,仍然存在着很显著的差异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那么将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也会影响国家的良好建设。

在此,我主要从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方向来说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以及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方法,即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奠定游戏规则的公平。

一、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

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地区差异、社会阶层差异、性别差异还有教育政策偏向。而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是由发展中的状态决定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差异、阶层差异和贫富分化,经济的落后导致有效供给不足,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导致女童的教育薄弱,等等。 [2]这样一个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只能通过发展经济的途径逐步去加以解决。

然而,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是不能够等待经济发展迅速以及足够好的时候才去解决,这是一个关乎民生,关乎孩子未来,关乎社会发展,关乎国家建设的重要问题。相对于通过缩小历史形成的差距,通过国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在增进教育机会均等,会显得更为容易实现。因为国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不同取向和偏差,往往会加剧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这种制度性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政策不公平。

(一)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我国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能够迅速地改变工业、科技落后的局面,所以,我国的教育重心主要在高等教育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轻基础教育更轻偏远地方的基础教育。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长远来说,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1 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缺乏

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农村的经济本来就不富足,人又多,基础教育的规模庞大,很难以比较多的资金投入教育。因此,除了维持正常的教师工资发放外(有些地方连老师的工资都拖欠),很难再投入其它教育资金。投资不足使学校的各项硬件跟不上,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更不用说用多媒体上课,老师利用电脑查询资料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它们的学校在教育资源



1


上是很充足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这些有利的设施带来的好处,可是,落后的地方并没有。两种悬殊的教育条件和方式,不得不说,那是一定会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的。 2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城乡生活水平和条件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以及教师工资的不能正常发放等原因,致使许多农村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使得农村地区的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下降。城市和农村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导致教学质量的不平衡,在争取更好一级的入学机会上,就会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3 教师素质不高

虽然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学历的达标率也有所增长,但是,于城乡的差距以及教育政策的偏向,农村教师的素质在整体上说还不高。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一般都是大中专,甚至还有初高中学历的。由于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农村教师很难抽出时间进修学习,所以,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上,农村教师是远远比不上城市教师的。而这一点,就形成了城乡地区教学质量的严重悬殊。

(二) 重点学校政策不公平

我国之前设置的重点学校政策人为地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的配置失衡,导致了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加大,基础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重点学校占用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而一些普通学校或者是“薄弱学校”由于缺乏投入,导致差距越来越大,好的学校越好,差的学校越差。例如深圳市外国语学校,1990年建校时政府投资了将近2亿元,各项设施设备都是最好的,是全国13所可保送20%高中毕业生上重点大学的外国语学校之一。相比于普通中学,甚至是“薄弱中学”,无论是从政府投资,从教学设备还是从保送名额来说,都体现了严重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三) 招生政策不合理

招生政策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上。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都有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像三好学生加分,特长生加分等。而这一政策也逐渐成为富裕家庭通过权和钱来帮助其孩子优先获得较好教育机会的腐败渠道。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政策,例如深圳外国语学校就是全国13所可保送20%高中毕业生上重点大学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在里面就读的学生如果保送上了大学,高考时只要达到二本的分数线就可以了,如果保送不上,还一样可以参加高考,这就比一般的学生多了一次考大学的机会。另外,国家在招生政策上一直都强调“公平竞争,择优录入”,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城市子女和农村子女接受初高中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从来就不是在一起起跑线上,更何况国家在招生政策上不实行统一的协调,最终导致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二、改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对策

(一) 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1 教育经费分配合理倾斜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不同省之间的人均GDP可能存在一两倍的差距。国家应给与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更多的关注,大力加以扶持。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国家可以合理倾斜,增加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07980dad02de80d4d840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