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2022-08-11 02:07: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欢迎阅读!
六国,默写,情景,理解,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大全(含答案)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2.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阿房宫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 _____,非秦也;__ 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10.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13.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 15.《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7.《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 参考答案

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则必有我师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弊在赂秦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7.是又在六国下矣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0.弊在赂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1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 1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5.不赂者以赂者丧 16.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7.暴霜露,斩荆棘。

1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9.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0.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710ee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