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2023-01-20 2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欢迎阅读!
文学作品,鉴赏,指导,如何,学生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指导学生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面对新的语文选修课程,这个教学任务再次凸显出来,成为教师备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本阅读是根本

“文本阅读”这个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由于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采取了“直奔主题”的方法,减少甚至完全取消阅读课文的时间。

不能认真阅读,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当我们面对选修教材中众多的文学作品时,淡化了阅读这个过程,看似厚重的教学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把握艺术形象、体味文学形式等,这一切就都成了海市蜃楼,根基不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读过作品,就直接进入到所谓的欣赏中。有些学生看似准备得很充分,从网上搜索了很多背景资料,但其实连原文都未细细读过,资料也谈不上真正“消化”,只是经一下手就论堆儿又转给了老师。舍本逐末、囫囵吞枣,以此方法欲寻艺术美感,不过是缘木求鱼,令学生厌烦之心渐生,对这些精美的作品敬而远之。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有些老师动脑筋设计了一些好方法。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上以批注法来读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求学生阅读时加以批注,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有文可依,发言也更言之有理、有序。批注阅读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有成就感,这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母对黛玉的影响力。其依据是两段原文: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学生从黛玉对同一个问题的前后的不同回答,看出贾母对黛玉的影响,及黛玉的聪惠、敏感。因为给了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才会有这样真切而独特的体会。

香港某中学的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读完作品后提出问题,并将好的问题在全班内公布并征集答案,最后与提问题的学生自己准备的答案做比较。这也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好方法。

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鉴赏的一般环节 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小学、初中阶段的表达交流能力训练基本是围绕单纯的叙事、描写、抒情和简单的议论进行,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鉴赏评论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教师可以循序渐进,以提问的形式由浅入深指导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A读了没有?作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概要) B你对作品的哪些方面有感触?(引导学生找到动情点)

C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引导学生沿动情点深入阅读,找到合适的评价切入点) 第一个环节强调文本阅读,并在阅读之后提出概述的要求。对作品的概括叙述能力,对学生阅读理解、概括主旨、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环节是引发学生思考,向心灵深处寻找与作品共鸣的点。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蜻蜓点水,不爱思考。我们则要以问题的形式促使学生去寻找动情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用的是“感触”这个词,而不是“感动”这个词,因为不能先入为主地就强迫学生必须被作品感动。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爱好兴趣等各种原因,对于某些作品,有些学生不觉得有什么好,甚至从根本上就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不喜欢作品的风格。如果我们生硬地把“感动”塞给他,并要他在这个圈定的范围内鉴赏、评论,教学效果


是徒劳无益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另外也提醒我们向学生推荐作品时,要注意作品的经典性和代表性。

第三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明确鉴赏评论的切入点,并能以文本内容作为有利的证据,开鉴赏、评论,使文章血肉丰满、令人信服。

如评论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小说《沙之书》时,可以有“沙之书的虚构和现实”“沙之书的神秘和恐怖”“博尔赫斯[2]想带给我们什么?”等很多切入点,围绕其中一个点结合原文进行思考和评论,才能集中而有深度,也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评论。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鉴赏评论方法

据参与高考阅卷和试卷分析的专家介绍,很多学生在做鉴赏评论方面的题目时,往往表现出共同的不足——找不到切入鉴赏、评论的点,漫天开说,拉拉杂杂,笔墨分散,难以成气;有的学生找到了切入的点,可是又展不开评论,寥寥数语,便无话可说、草草收笔。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 1.对比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推荐对比的方法。对比可以有很多角度,如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对比,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钗;或不同作者的对比,如杜甫与李白;或不同诗歌中同一意象的对比,如“月”的意象,在不同诗歌、不同时代、不同诗人那里的反复、创新运用;其他还有中西对比,古今对比,传统与现代的等不同角度的对比等。

用来对比的作品,应该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至少对其中一方比较熟悉。我们所能精读的作品总是有限的,对比的方式给深入阅读鉴赏提供了一个延展的空间,因为作品总是会有相似或差异,在对比中我们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话题。 2.巧妙利用已有知识资源

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巧妙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善于整合。具体到教材方面,可以把必修与选修结合,把小学、初中读过的和高中的结合。如《短歌行》[3]是曹操写的诗,展现了曹操作为诗人的才华豪情,而《杨修之死》[4]《曹操献刀》[5]则展现了小说作者塑造的曹操形象,是奸雄形象。如果整合范围再扩大些,还有初中的《隆中对》(陈寿)《出师表》(诸葛亮)高中选修《影视名作欣赏》《三国演义·隆中对》(王扶林总导演)等都涉及到“三国”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可以互为补充。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这些阅读积累,找到新颖独特的评论点。

3.充分利用教材,抓住鉴赏“要害”

人教版的十五种选修教材,其中大多数是以选文为“肉”,并以鉴赏的一些“要害”作为支撑“肉”的“骨架”。比如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我们的古诗及鉴赏有如汪洋大海,随便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编出一本看似不错的书。但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主要抓住作者背景、意象、声韵这三个诗歌鉴赏中重要的点来支起框架,对于处于诗歌鉴赏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在《外国小说欣赏》中,“骨架”则变为以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几个点,这是从小说的角度精心选择的几个点,涉及到鉴赏小说需要的一些理论,非常实用。 4.注意一般读后感和鉴赏评论文章的区别

很多学生容易把读后感和鉴赏评论文章混为一谈。有些学生津津乐道于读完作品后的兴奋或悲伤、愤怒或忧愁的感受,一不留神就完全抛开了作品本身,扯起自己的话题,以评价作文的术语来说,这种情况就是“跑题了”

鉴赏评论文章和写读后感不是截然对立的事情,在鉴赏文章里融入自己的读后感受,能使文章情真意切、委婉感人,更能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区分、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和尺度,是教师指导的关键。下面两个片段都是学生[6]写的: 作者在诗歌的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黄叶凋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98b7e5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