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2022-03-19 13:4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欢迎阅读!
经济形势,浅析,形势,当前,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1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保障房建设提速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持续上扬、保障房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能否在2011年发生转折?事实表明,房地产调控的高压势头有增无减,同时中央反复强调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应该说,不管调控如何继续,保障房建设已不容有丝毫懈怠。从全国来看,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的目标定在1000万套,相比上一年任务几乎翻番;从“十二五”规划看,要实现从目前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不及7%,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0%的目标,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尽管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可为完善住房保障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但保障房建设或仍有些难以绕过的坎,如巨额投入、土地保障、分配公平以及任务执行者的责任与利益平衡问题。

我们看到,为了确保供应量,在保障房建设资金、用地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关政策倾斜:央行、银监会要求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工作,据《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累计新增908亿元,比年初增长54.8%,高出同期商品房开发贷款48.3个百分点;土地供应方面,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要求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地不能低于整个住房供地总量的70%,并成为刚性指标。

专家认为,加快保障房建设,实际上是对我国住房保障长期弱化的一次“补课”,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以缓解住房结构性短缺的阶段。随着规划目标的实现,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得到较大提升。

正如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所言,“十二五”时期,在全面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再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通过双轮驱动,使住房的保有量和居住人口的数量实现一个基本的平衡。上述制度设计也正是基于我国住房绝对量不足的事实,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务工人员进城也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鲁政委告诉记者,保障房建设是当前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役,将与市场供应相互呼应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双轮驱动。此轮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住房供应量,尤其是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扭转商品房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障房供应量的增加可以减少商品房的供应压力,以平衡预期而稳定房价,避免因商品房供求关系紧张而造成的价格畸形。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比作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的“两把钥匙”,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房屋有效供给,将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有利于稳定房价,降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成本。

1


由政府主导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现实要求,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已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规划,但在执行层面还须各级地方政府明确责任、端正态度,其中更为关键的是确保保障性住房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房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政府的思路应该更加开阔,不要仅仅把目光盯在“建设”上。在进行各种探索的同时,必须明确的是要进行全过程监管,警惕在探索过程中使保障房变味、走样,甚至成为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对于探索成功的经验,也应该尽快进行规范,加以推广。

中国楼市调查

不久前,曾有学者谈起 “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看,全球有三大泡沫:美国国债、中国楼市、黄金。目前来看,黄金和中国楼市均已出现由牛而熊的‘转势’之兆,惟独美国国债市场在美联储的操纵下尚在‘负隅顽抗’。” 但没想到仅仅在几周之内,中国楼市就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些新房源开始大幅降价促销,最大降价幅度多20%~30%之间,个别案例比如北京通州区的京贸国际城,和其高位时相比降价幅度甚至高40%。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的非中心城区,楼市价格已出现大幅度的松动。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已开始跟进。笔者认为,从投资市场的一般规律上看,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楼市的拐点已经可以确认:

第一,房产升值幻象消失,投资需求将自行萎缩。中国楼市自2003年以来的这波壮阔牛市,已经在购房者心中牢固树立了“房价不会跌”的高度预期,但目前的事态发展显然正在强力打破这种预期:在上述案例中,前期已购房业主转眼间就“损失了”几十万元市值。这种“教训”会不断地“警示”潜在的楼市投资者,从而使得潜在的投资需求自行萎缩、投机资本另谋出路。 第二,负反馈链条启动,中国楼市将低迷十年。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持续繁荣的时间越长,接下来陷入低迷的时间就越长,周期使然,无可奈何。因为随着赚钱效应的丧失,市场的“负反馈链条”发生作用,数量庞大的市场参与者开始逐步退出,市场日渐冷却,正如我们从过去几个季度的楼市成交量上可以观察到的那样,这个过程将很漫长。第三,即使放开“限购”政策,楼市也已难改颓势。目前,仍有不少开发商对政策抱有期待,认为政策上的抑制措施一旦放开,楼市将再次井喷。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实在天真:政策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熨平市场波动的效果,但却难改其趋势。无论是对开发商,还是对投资者,目前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八个字:“大势已去,落袋为安”。

人命币汇率均衡或面临贬值危机

中国学者表示,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汇率,而受国内通货膨胀影响,人民币汇率还面临贬值压力。 中国官方《人民日报》1027日报道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洁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会改变单边升值趋势,双向浮动才符合汇率变动的市场规律。高洁称,最近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是中国央行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政策选择。他还表示,升值过快会加大外贸企业汇率因素引发的出口成本,加之惩罚性关税的实施,

2


形成双重压力,加速出口企业破产倒闭,不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 10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56。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周三表示,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但这是一个渐进过程,短期内要求中国大幅度升值是不合理的。 其实, 2005年汇改前的与8.2765相比,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至今已累计升值30.5%。按月平均汇率计算,自去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6.8%,其中年内累计升值超过3%。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走势或仍以升值为主。

2011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四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就国内而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方政府铺摊子、上项目的热情高涨。因此2011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根据2010年宏观经济的历史惯性,结合国际环境和政策取向,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做出如下判断: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全年增速不会低于8%;第二,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略微提升,投资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将上升;第三,CPI走势有望控制在4%,此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冲击,随着产品供给逐渐充裕以及各种行政性调控手段的到位,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逐渐减轻;第四,政策取向的主基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则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9d477f31b765ce050814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