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2022-03-19 10: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欢迎阅读!
父母,之间,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对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时数】:一课时 【知识链接】

简单介绍弗罗姆及其《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大家来听两首歌曲《母亲》《父亲》。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二、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 )那 给()予 罪孽( 咄咄( )逼人 辨认 渊源 履行 咄咄逼人 归根结蒂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上的问题。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安排好每道题的发言人,指导组员整理好每道题的答案,并安排好发言人,补充人。(整理如下) 1、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阐释了父爱和母爱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性质与区别。

1、他首先阐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以及爱从幼稚道成熟的过程。 2、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懂得爱的重要性,去创造爱,产生成熟的爱。 3、指出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父母,健康灵魂,走向成熟的途径。 2、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婴儿时期: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同他出生以前没有大多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

童年时期:他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起来成为一种经验:我被人爱。


810岁:儿童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情感,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一次感到要送母亲一个东西……

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试从这句话分析母爱的作用。

明确:正是母爱的潜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灵由索取趋向奉献,由被热爱到爱别人;母爱的无私使子女在获得满足与快乐的过程中意识到给予的重要性,爱他人不仅给人带来幸福,也让自己体会到幸福和快乐。这是母爱的真谛,正是这种由母爱衍生的爱人之心让每个人意识到他人的重要和社会的美好,从而构成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

3)文章中谈到两种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身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它嗯和社会中才能实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乐。爱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种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爱,受到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3、阅读47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一句中的这种变化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种变化指的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 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2)联系全文,回答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明确: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私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母爱的积极面是: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能给孩子安全感。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唤取,根本无法赢得,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可能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可能失去,有时过于严厉。 4、阅读8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条回答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

明确: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甚至专横; 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2)结合文章,分条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3)《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

明确:一个好家长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他应该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她最机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 四、延伸拓展: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根据体验和经历,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课堂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e0ff9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