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探析

2023-03-14 22:2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探析》,欢迎阅读!
国研,探析,发展历史,现状,走向

国研学旅行现状及未走向探析

一、研学旅行的理论背景 1.中国古代历史溯源

道家应该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鼻祖。道家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一个人的成长要遵循一种自然而然的法则,向自然学习。后世儒家也多把接触自然、观察自然看作是得道的重要途径,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孔子周游列国,入太庙,每事问。曾点的舞雩之乐,也被认为是参悟天地境界的游学方式。 2.西方古代历史溯源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通常上溯到亚里士多德,中间经夸美纽斯、卢梭正式确立,最终发展成为颇有影响的教育流派。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遵守一种自然的秩序,应该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反对经院派的教育方式,主张受教育者应该走到大自然当中,直接学习自然知;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系统构建者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他主教育应该符合一种自然适应性原则,认为儿童的成长如同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一样,要顺其自然,符合自然的规律。 二、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研学旅行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132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指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20148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随后,又颁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等文件,从国家层面对研学旅行的开展做了规定和补充。20171月,顾明远先生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研讨会上也提出:研学旅行意


义重大,应该提倡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研学旅行 三、我国研学旅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1.重游轻学,目标、主题模糊

研学旅行是带着教学目的的旅行,其主旨是研学。研学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发挥。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程目的是课程的核心,它影响着课程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案的拟定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当前,虽然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准确认识,对于研究旅行的教育意义、目标、主题等缺乏系统的思考,把研学旅行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夏令营等,陷入了游大于学游不学重游轻学的怪圈。甚至是一些花费巨大的海外游,也往往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校园、合影留念等表层活动上。 2.规划随意,教师缺位

研学旅行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获得长足发展,它的成功开展须以精心的安排和规划作为前提。但在实际开展中,由于学校对研学旅行不够重视,在活动规划上显得比较随意。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旅行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开发了很多的研学旅行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活动策划者与组织者,但它们由于缺乏教育视角与立场、缺乏课程思维,并不注重教育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受制于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分关注,再加上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状况,也愿意把研学旅行活动委托给旅行社,对研学旅行的方案缺乏严格的监督与要求。 四、研学旅行未来发展态势 1.提升社会认知度

政府,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落实《意见》相关政策与规划,加大媒体对研学旅行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民众对研学旅行的认识,纠正当前社会对研学旅行单纯的而少、耽误学业、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等错误认识,转变社会对研学旅游活动低认知的现象,明确研学旅行对于社会发展、课程开发、体验式教育、素质教育、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1a3ceb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