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4则)

2022-04-09 05: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4则)》,欢迎阅读!
勤俭节约,名人,有关,故事

有关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01. 苏东坡: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生活十分窘迫。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每月初一,取出这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们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进一个大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就是这样节俭度日,苏轼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02. 范仲淹: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

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到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当他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

“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其节俭的家风可见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03. “一品宰相”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权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却非常俭朴。 老外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名震天下的总督却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了。 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 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 因为每餐只享用饭一碗、菜一品,当时人们戏称他为“一品宰相”。

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04. “抠门”的盖茨

比尔·盖茨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我们都知道他富可敌国,却不知道他过日子有多抠门。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于找不到车位。

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

朋友要替他出这个钱,盖茨依然不同意,他觉得饭店这是“超值收费”。


最后,他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把车停到了普通停车区。

但就是如此“抠门”的盖茨,在慈善事业上却非常慷慨。他和妻子梅琳达捐赠了超过 240亿美元,用来支持全球医疗和教育事业。 每个人都有“抠门”的时候,也都有“慷慨”的一面。

什么时候“抠门”,什么时候“慷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708428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