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之蚩蚩的解读(转)

2022-03-29 02: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氓之蚩蚩的解读(转)》,欢迎阅读!
蚩蚩,诗经,解读





诗经氓之蚩蚩的解读(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诗经·氓》有这样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对上半句的注解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 钱钟书先生以为,这个(脱)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辩解开脱excuse重点在即夫妻口角时互相争辩为自己开脱责任。男子善于辩解,很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多借口,女子则显得笨嘴笨舌,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女难饰非;男女争吵时,女子总是喋喋不休,但说不到重点,男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拿出纲常伦理,要么让女子哑口无言,要么让女子更加抓狂,更加喋喋不休而又讲不到重点,因此,恶名就由女子来背负。毕竟礼仪制度是男子制定的,难免为自己谋划,就像小仲马戏剧中说的男子依靠手中的权力,制定出两套伦理,一套为男子准备,一套为女子准备,允许男子放荡不羁却要求女子守贞处幽。有了礼教制度的支持,有了理论的庇护,辩解开脱对男子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对于女子则显然不容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男子凭件着种种特权(丈夫专口诛笔伐之权,在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时候,常常借助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对女子严格要求(苛责女,对自己却宽容放纵(恕论男,对女子的种种要求约束,其实都是一面之词(发言盈庭,著书满家,皆一面之词尔自己的错误归罪转嫁到女子身上,还不允许女子辩护。古代有句笑话说:使撰诗、制礼、定律者为周姥而非周公,当不如是!正好是对制礼者为男子,不免为己谋的造反。我国的文字,那些意含贬义的词,大都是字旁,如 之类,古人统计,共计一百六十八个字,原因不言而喻。换一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使仓颉造字,如周姥制礼,当不若是矣! 第二种解释是宽解摆脱extricate重点在宽解即把烦恼丢一边,不再去想,不再去问。情感漩涡里的男女,面对缠绵之情、缠绕之爱,在必须暂时弃之不顾的时候(纽情缠爱,能自拯救),女子则显然不如男子那样能轻松、轻易的从网罗中挣脱出来。 在爱情网罗的纠缠中,男子活动的范围大大宽于女子,男子可以通过登山临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加以排遣,可以在争名求利的社会角逐中暂时忘却恼人的思绪(登山临水,恣其汗漫,争利求名,得以排遣);要做的事情多了,所想的事情多了,放下情爱的烦恼,这不是很艰难的事(乱思移爱,事尚匪艰)。这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而古代的女子处深深闺房之中,不能像男子一样登山临水游目骋怀,每天面对柴米油盐,活动范围小,不足以让她们忘记眼前的扰人情思(闺房窈窕,不能游目骋怀,薪米丛脞,未足忘情摄志)心里爱着,独自一人越想越深,想得多却难以释怀,失魂丧魄惶惶不可终日(心乎爱矣,独居深思,思蹇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亡),就像李宗盛歌词中说的一样:只是女人容易一往情深/总是为情所困/终于越陷越深!如细丝般越理越纷乱,愁结不仅不能解开反而打上死结(理丝愈纷,解带反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因而,明人院本《投梭记》中女子对男子说: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古罗马有一首诗写一个女子对男子说:你我两人感情的热烈程度相同,但我身为女子,终究比不上你们男子,因为女子身心柔弱,远远比不上男子身心的强健有力。女子身心柔弱男子身心强健有力,指的也是男子的心思精力不全消耗在感情上,用情之外还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其它的事;所以又有


人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子则是生命的全部。李宗盛歌词还说:可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可以奉献一生/为她所爱的人。

上面对(脱)字的解释,一方面从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分析,另一方面从男女不同性情分析,比单纯的批判封建礼教要全面、要深刻得多,而如果我们再作细致探究,或许还能发现男女情变更深刻的根源。

《氓》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恋爱生活其实是相当美好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想到当初男子对自己的追求,女主人公的回忆是美好的,从匪来”“来即两字就可以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见恋爱的甜蜜,虽然有子无良媒的无奈,以为期的期待和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悲伤,但终敌不过既见复关的载笑载言的欢乐!你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情,有情人终于成眷属了!但如世间男女的情感一样,有善始不见得有善终从中我们似乎能找到从恋爱到婚姻中带普遍意义的悲剧根源。

大概男女感情的破裂,有两种原因,即古语所说的见多情易厌,见少情亦变。相见的机会多了,相处的时间长了,天天呆在一起,腻在一起,过密的相处反而容易使心灵疏远(处而生嫌,迹密转使心疏,以致人是复数心是单数,感到又冷又透明的寂寞。德国有句矛盾的话:一双孤雁,掠地高飞;两个鸳鸯,池边独立。一双而何以孤飞?鸳鸯明明两个为何却是独立?显然有矛盾,但矛盾之中却不乏情理。两人朝夕相处,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神秘感,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同床异梦,这就是见多情易厌。而虽为夫妻,相见的机会太少,相处的时间过于短暂,长久阔别,人隔两地,做的事情不一样,彼此心思也很难交流,情感必然逐渐淡漠阔别而淡忘身体的疏远必然导致心灵的疏远疏而心随疏,情感自然容易发生变化,这就是见少情易变(本小册子第二篇《独不虑归来时身将披龟甲耶?》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这就像吃饭一样,有的因为吃得太饱撑死了(有伤食而死于过饱者)有的又因为没吃的而饿死了(又有乏食而死于过饥者)我们可以作个大胆的推论,《氓》这首诗中的男主人公,也许就是因为见多情易厌而把女主人公给了。

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社会如此,在男女较为平等的现代社会其实也是如此。现代人有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恋爱时两人相处、相见的时间既不多也不少,处于见多”“见少的中间状态。相见能将期望化为现实,相离能将现实化为期望,离而合、合而离,疏而密、密而疏,缺点在疏离中隐藏,优点在疏离中强化,所以,恋爱总是美好的。然而步入婚姻之后,衣食起居同在一处,幻想褪去,现实展现在眼前;优点在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缺点在琐事细节中展露无遗,最终才发现:我们是和恋人的优点谈恋爱,和恋人的缺点过日子。因此,在婚姻中,恋爱的美好已死去,仿佛进入爱情的坟墓 从这个角度说,《氓》这首诗历尽千百年,仍有其生命价值,能让现代人产生共鸣,除了它艺术价值外,还应表现为它揭示出了人性中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孟郊《古薄命妾》说:将新变故(旧)易,持故为新难。”——喜新厌旧。

任何事物,包括爱情,都有一个从新变旧的过程,这似乎是自然规律;而旧的东西要长看长新,越看越喜爱,除古董外,生活中确实很少;然而爱情绝对不能成为古懂爱情转化亲情已大打折扣了。这句话常常用来批判男子的薄情负心。如司马相如以琴心新寡的卓文君,卓文君与相如一同私奔,两人感情之深可见;然司马相如终究见多情易将新变故,想纳茂陵女为妾,致使文君赋《白头吟》表达遭弃的幽怨。其实持故为新难这种情感对男子与女子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古代男子有把这种移情的心思变为实践的可能,不像女子处深闺之中,接触的人事少,没有机会把移情的想法予以实践。当今社会,女子的活动范围并不比男子窄小,女子也有了让念想成为实践的可能;所以,在离婚率上升的今天,男子女子固然存在,而女子男子也应比比皆是吧。从这个角度来说,


离婚率上升,也是女子地位提高、女子独立性加强的一个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73619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