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三桩誓愿”解读

2022-12-28 23: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窦娥冤》中“三桩誓愿”解读》,欢迎阅读!
誓愿,解读,窦娥冤

《窦娥冤》中“三桩誓愿”解读

李学开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前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作品中实现了,又是那样合情合理,无丝毫的牵强之感。这归功于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正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才使得窦娥之冤呈现出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发展的空间,符合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给人以鼓舞和感召。

三桩誓愿在内容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凸现了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血溅白练,窦娥让刑场上的人看到了她的冤枉;六月飞雪,窦娥让山阳县的百姓知晓了她的冤枉;亢旱三年,窦娥让楚州人民目睹了她的冤枉。从刑场到山阳县再到楚州,了解窦娥冤情的范围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最终窦娥的冤情天下皆知。作者通过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将元朝统治者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公诸天下,一个孝顺、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更趋于丰满、完美,让人难以忘怀。

我国古代有“天人感应”思想,关汉卿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古人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三桩誓愿,血溅白练是示冤,六月飞雪是以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亢旱三年是以灾异惩处统治者。三桩誓愿都打上了天人感应思想的烙印。

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也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只好让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屈,这也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局限。

通信地址: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438700

办公电话:0713——7062421 ※此稿专投《窦娥冤》一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859b6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